解放后,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50年代初全市人民大搞荒山绿化,先后为76座山头披上了绿装(市郊荒山绿化率达98%)。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显著加快,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拓建公园,修复古迹,开发风景区,营造防护林,绿化厂矿企事业单位,绿化成果十分显著。截止1994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地面积已达64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60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6.3方米,绿化覆盖率30.8%,绿化成果列全省前列。
目前,市区现有风景区一处,公园10座,大型街头绿地3个,53条主次干道普遍进行了绿化,滨河绿地初具规模,专群绿化达标单位和办事处已达240个,居住区及小游园21个,生产绿地37.45公顷,4条防护林带已进行了部分实施(尚未形成体系),云龙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正在加快步伐。三环路的建成和绿化又为徐州市增添了新的光彩。我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八六年和九一年被国家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和“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云龙风景名胜区被列为省级风景区,现积极申报国家级风景区,93年我市被国务院列为较大城市,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现成了地区性的商贸、金融、旅游中心。
我市园林绿化事业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区绿地分布不均,由南到北呈递减趋势: (原鼓楼区的绿地面积只有云龙区的六分之一);绿化总体水平偏低,公园级配不合理,树种单调,没有形成特色,没有大城市的气派,老城区由于建筑密度大,不少绿地被挤占,绿地增长率偏低,公共绿地、覆盖率的增长与提高的速度较慢,绿化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园林绿地的发展。
三、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之相协调,以满足城市居民和现代化大城市对绿地功能的要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市容,体现现代化大城市风貌,为繁荣城市经济和改革开放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及游览休息场所,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城市园林化。
(二)规划的重点应以大环境绿化为主导,巩固和提高现有绿化成果,抓好专群绿化上绿量公共绿地形成特色上水平,加快云龙风景区和旅游景点建设,结合城区扩建和改建增加公共绿地,开辟防护林带,建立城市生态防护林体系,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大环境质量。
(三)规划要做到:城市的中心区、主城区、规划区相结合,重点和一般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绿化、美化、净化相结合,现代手法与历史文化相协调,形成现代化、大气派、高标准、新模式的大城市绿化格局,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古彭山水城市”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