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围生态屏障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25度以上陡坡耕地和部分16-25度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草,在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把桐柏山脉和凤凰山构成县城外围的生态屏障。严禁工矿企业、居住、旅游等建设行为和其它破坏森林的行为。丘陵顶部及陡坡丘体区和河谷地带,以退耕还林和人工造林为主,建成为低山森林带的两辅翼,与条状低山森林带一起有机构成森林生态屏障整体系统。
2)组团绿化隔离带
以组团间不宜建设地和丘坡、河岸地为主,建设环绕各城镇组团地生态绿化带。通过设立水源保护区、自然湿地保护区、农业保护区等形式,建设环绕各组团与城镇的生态绿化带。以环绕组团的生态绿地将城市各组团城市相"隔离",避免各组团粘连发展。
3)沿河流绿地系统
在各个城市建成区内江河与道路两岸侧的广场、公园、街道、社区等地带,按适宜性、优美度有机配置生态景观系统。保护和塑造好山体天际轮廓线、河湖水际线、道路网络线和大小绿地块,立体绿化与平面绿化交织。通过大力绿化、大幅度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4)绿色通廊
沿城市对外交通干线两侧和通廊,建设向外围放射状的带状绿色生态通廊。各条交通干道和通廊两侧建设20-40米或100米乃至更宽的防护、隔离、风景绿化带。完善312国道防护林建设。
5)"一心四园、一带五脉"的绿地系统结构
"一心"指淮河南中央绿心。
"四园"指临淮公园、英雄广场公园、淮河下游湿地公园与城区东侧串湖公园。
"一带"指淮河绿带。
"五脉"指以水帘河、西小河、银盘河、东水河与盘古大道串湖公园为载体的五条绿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