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角,行政区划辖三区、两县,共有64个乡、15个镇。
一、规划构思
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建设适应攀枝花市特点的交通运输体系;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优化生态环境;加强城市防灾意识,做好城市抗震、消防、人防、防洪、防治山地灾害的城市防灾部署;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城市性质:攀枝花市是我国西部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工业城市,是川滇交界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山水园林城市。
城市人口规模:
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市总人口分别达到102.56万人、113.3万人、121.5万人。
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分别达到60万人、72.5万人、81.0-83.0万人。
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市城市人口分别达到51.0万人、60.0万人、65.0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100平方米(不含矿山、渣场)控制。到2000年、2010年、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分别控制在50.0平方千米、60.0平方千米、65.0平方千米左右。
到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分别达到58.9%、64.0%、66.7-68.3%。
城市规划区范围:东区、西区、仁和区的太平乡、前进乡、金江镇、仁和镇以及大黑山森林公园,盐边县的红格镇、安宁乡和二滩男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867.1平方千米。
二、城市布局
攀枝花市城镇布局按地理位置结构形态和职能分为中心城、二滩风景旅游区和外围城镇圈。中心城由城市中心区、城西分区、城东分区组成。二滩风景旅游区视同城区。外围城镇圈分布在中心城周围,有仁和镇、攀莲镇(米易县城)、桐子林镇(盐边新县城)、红果工矿区、挂磅——白马工矿区、红格工矿区、团山——马店河工业区、渔门镇。外围城镇圈构成与中心城联系密切的独立城镇,是中心城综合功能和“多中心、组团式”用地结构的延伸和发
展。中心城的三大分区和二滩风景旅游区是城市的主体,集中体现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多种功能。
城市用地布局和拓展从改造现旧城区和加强新区开发力度两方面进行。旧城市区的改造着重功能的完善和城市空间的拓展,重点在市中心区。
三、创新与特色
本次规划对“多中心、组团式”用地结构进行了延伸和发展,调整为城市中心区、城西分区、城东分区、二滩风景区,并明确了城市空间拓展重点为市中心区。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五、实施效果
为政府制定城市建设法规和有关决策,以及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有效地协调了城市及区域大型项目建设,攀枝花机场、炳草岗大桥、弄清线、炳仁线、滨江大道、雅攀高速路、污水处理厂等大型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