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域脆弱资源保护与空间管制分区规划图
第五节 市区发展格局
第32条 总体格局
根据济南市区地理环境、城乡空间和产业发展特征,将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和北部黄河沿岸三个带状区域,分别定位为南部山区保护发展带、中部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带、北部黄河保护发展带。中带是城市空间和产业的主要发展区,是中心城发展的主体;南北两带是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支持和服务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市区以三带协调发展为总体格局,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实现市区整体协调发展。

市区三带空间结构图
第33条 南部山区保护发展带
该带为以生态保护为主导、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综合性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主要指水源涵养、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源保护、水土保持、自然地质结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农业,主要是指积极发展生产林果、蔬菜等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生态旅游,是指在环境容量许可条件下,利用其自然与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适度发展休闲、观光、度假产业。
落实城市发展“南控”方针,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向南部山区蔓延扩展,突出脆弱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用地分区管制,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界定城镇建设范围、各类重点资源和生态区域的保护范围,针对不同分区提出相应的管制要求和措施。
第34条 中部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带
该带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重点为:以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为主导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基础优势,强化城市中心功能,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繁荣提升第三产业。强化工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促进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完善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会展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发展驻地经济和总部经济;在重点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适当发展都市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