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实现污水资源化。乡镇及大型居民点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用于农业用水及景观绿化用水。2020年污水回用率达60%。
各类工业园区建设需按照循环经济要求,努力实现内部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工业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
第55条 能源设施
以建设清洁节能城市和保障城乡能源供给为目的,加快电力、燃气、供热等能源设施建设。
加强电源及500千伏、220千伏电网建设,构筑全市城乡一体的供电骨干网络。110千伏线路深入城市,35千伏、10千伏线路供给乡镇及居民点,完善城乡供电网络及设施,实现村村通电,保证城乡电力供应。
积极利用中石油、中石化天然气,增加城乡天然气供应。瓶装液化气供应城市边缘地区、乡镇及居民点。城乡居民点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及当地能源;靠近煤矿的乡镇及居民点积极使用煤层气。2020年城乡居民燃气化率达90%以上。
整合城乡热源,发展以大型热电联产为热源的城市集中供热;乡镇及居民点供热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过渡,逐步实现燃煤区域锅炉房供热。积极利用工业余热和太阳能、沼气、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及当地能源供热。
第56条 综合防灾
按流域或区域统筹防灾措施,建立城乡联动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全市支队—大队—中队—专(兼)职队伍四级消防救援组织。城市建立支队—大队—中队三级消防队伍,乡镇及居民点根据规模和需求建立专职或兼职队伍,并积极拓展消防队的救援等职能,逐步建成综合防救灾队伍。
加强流域河道治理、病险水库加固等防洪工程建设,结合农村居民点整治,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城乡防洪标准。
南部山区重点加强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山洪、山林火灾预防;黄河北地区主要防御黄河洪水,加强排涝沟系及设施建设。
第57条 通讯
大力发展城乡信息网络系统,提高电话及计算机普及率,建设城乡一体的邮政设施服务体系。乡镇及居民点建设电信模块局和邮政支局,实现村村通邮、网络到户。
第58条 环卫
改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系统,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城市设置集中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乡镇及居民点设置垃圾转运站或小型垃圾填埋厂,农村生活垃圾可降解部分就地生物处理,转化为农肥,少量不可降解部分填埋处理。逐步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第五章 中心城总体布局
第一节 总体布局
第59条 中心城用地发展方向与规划范围
中心城建设用地集中在北部黄河和南部山区之间的适宜建设区域,用地发展方向在现状城区用地的基础上,主要向东西两翼拓展。规划范围向东扩展至市区边界,向西南扩展至长清城区。中心城规划用地范围由上版总体规划的526平方公里扩大到102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