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条 通信
加快信息社会建设,建成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现代化水平。
⑴ 采用统一标准的有线、无线技术,建成覆盖城镇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综合通信管道,改造架空线路,形成较为完善的通信管线系统。
⑵ 综合考虑各种业务的发展,合理布局,建设业务局、所和服务网点。按照方便用户的要求,打破企业自成体系的局面,在适当位置建设经营综合业务的公共局房。健全各类基站、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施。
⑶ 加强无线电空域管理,统筹配置无线电频谱资源,保障无线电空间秩序,保护微波干线通道。加强无线电设施建设的管理,全面提升无线电监测水平。因地制宜地利用城市制高点,建立完善的无线电覆盖网络,提高管理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
⑷ 建成政府和全社会数据中心、数字认证中心,统一城市呼救中心和城市应急需要的信息通信平台。
⑸ 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面,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9%。电视节目逐步过渡到数字化和高清晰化,积极开展无线移动交互电视业务,建设卫星直播系统。高标准改造、建设有线电视广播网络,由架空转入地下。
⑹ 加强邮政局所的配套建设,进一步提高邮政生产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适应现代化生产和服务要求。
第154条 城市环卫
重点改善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对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收集、清运、中转、处理及处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的分类控制管理,实现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袋装收集,集装箱式压缩运输,资源化方式处理,建成符合生态城市要求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⑴ 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式,2020年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90%以上,垃圾密封压缩运输率达到90%以上。
⑵ 垃圾处理系统从卫生填埋为主转向以焚烧等资源化处理方式为主。2020年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扩建现状济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规划新建以焚烧方式为主的无害化处理厂,2020年中心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能力达到4000吨/日。
第十一章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155条 总体防护要求
按照“以人为本、平灾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城市的设防标准,制定防灾对策,布置各项防灾设施,提高城市防御灾害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在完善单一灾种防灾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和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确保城市安全。
⑴ 城市建设应避开地震活断层、地质灾害易发区、行洪区及滞洪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灾害毁伤后果。
⑵ 加强对重大危险品源科研、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的管理。对主城区内的化工、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生产、贮存单位,逐步搬迁到城市边缘集中设置,并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
⑶ 城市重要目标及基础设施要分散布置,地上与地下结合,环状连通,多路输送,增加抗灾应变能力,兼顾人防要求。
⑷ 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广场、运动场,建设城市灾害避难场所,确保场所面积充足和疏散通道畅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防灾避险。
⑸ 建立和完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紧急疏散交通网络,确保救灾道路畅通。
⑹ 加强对军事设施等要害部位的保护,确保军事设施等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
⑺ 建立城市综合防灾应急指挥中心,明确组织领导机构,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协调统一的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信息平台及指挥救援综合网络,完善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