⑸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集约紧凑发展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努力挖掘存量和闲置土地潜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优化调整空间结构,尽量使各发展区域空间布局集中紧凑。
⑹ 各发展区域用地与功能相对集中和完整的原则
本着生产和生活、居住和就业相对就地平衡的原则,使各发展区域的用地和功能相对集中和完整,实现每一发展时段各发展区域的自我平衡发展,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第164条 发展目标和规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实现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明显改善,城市面貌有较大改观,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强化,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到2010年,中心城人口达到340万人左右,中心城建设用地达到33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现代化大城市发展框架。
第二节 建设重点空间布局
第165条 中心城发展重点
实施沿经十路、沿铁路线、沿小清河、沿黄河“四沿”带动战略。强化经十路发展主轴作用,沿经十路形成现代制造业两翼展开、服务业中部集聚、文体设施合理分布,融汇经济、社会、交通、景观、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主体发展带;围绕铁路沿线综合整治,加快京沪、胶济铁路城区路段沿线开发,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区和产业聚集区;结合“南水北调”济南段建设和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沿小清河形成集防洪灌溉、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商贸服务为一体的绿色景观长廊和服务业发展带;加快跨黄河交通设施和防洪兴利水利设施建设,建设鹊山龙湖,构筑城市北跨的桥头堡,沿黄河建成集防洪防汛、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生态风貌带、自然景观带和旅游产业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重点片区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发展载体,规划建设东西两翼新区,疏解提升旧城,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向南部山区蔓延扩展,初步形成“一城两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第166条 主城区建设重点
主城区以向东发展为主,以承办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为契机,以奥体政务中心、金融商务区规划建设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主导,加快建设燕山新区,整合建成区,加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王舍人、贤文片区,初步形成燕山新区城市公共中心、王舍人和贤文片区地区公共中心。
腊山新区以京沪客运专线建设为契机,以新济南站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发挥邻近铁路、公铁联运的综合优势,建设担山物流园区,沿经十路建设商务、居住、公共服务配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