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沿江滨水休闲区:规划拟将市区防洪堤与堤内外绿化带整体规划设计在满足防洪防泄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现状烈士陵园进行整治,形成体现洪湖滨江特色的重要城市景观地段。
(6) 城市道路景观组织
规划考虑对城市内外环路,城区主要干道应作城市景观设计,确定道路沿线的绿化种植,立面街景及环境布置。
(7) 城市标志及景观节点
规划考虑在对外交通道路进入城市的主要入口应作为城市地标的设置地点。茅江大道、州陵大道、新堤大道、金湾大道、文泉大道分别为市外人流入城的主要通道,在沿路两侧或交通环岛中应设计城市雕塑、小品、绿化,作为出入城区的标志性识别点。在市区商业中心的建筑群,入口广场各个片区中心或片区入口地段建设雕塑小品等类似设施,作为标识性设施。
(8) 建筑风貌控制
为保证主城区滨河休闲带拥有较为宽阔的视觉景观,内荆河沿岸建筑体量不宜过大(一般低于10层)。建筑群体应体现层次感,自河畔向内逐渐升高。
城市居住建筑数量最多,整体上可以延续现有白墙红瓦的特点。防止出现强烈的风格反差。
城市商业中心建筑在风格形式上可以较为自由,有所创新。
城市文化中心与水乡风情街区建筑群整体上应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局部地段可结合时代特点、地方特色和市民要求,作个性化处理。
第九章 城市专项规划
9.1 给水规划
9.1.1 洪湖市区的水源是长江,现状取水口位于烈士陵园处,取水口上游1000米和下游100米的范围为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范围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应该明确划定,在水厂厂区外围应该设置不小于10米的绿化地带。该范围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
9.1.2 按照综合用水量指标来计划,2002年—2005年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700升/人,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为250升/人,则2005年洪湖市主城区及三个组团的用水量将达到4854.5万吨/年,13.3万吨/日,2020年按照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800升/人*日,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为300升/人*天来计算,洪湖市主城区及三个组团区的用水量将达到7592万吨/年,20.8万吨/日。
9.1.3 近期新建叶家门水厂,一期供水规模为5万吨/日,与陵园水厂配合进行了多水源环状供水。远期进一步扩建叶家门自来水厂,实施自来水厂的二期扩建工程,使其供水能力达到15.0万吨/日,规划用地面积达到75亩。根据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陵园水厂和叶家门水厂远期规划中,不仅为洪湖市主城区供水,同时还承担三个组团(滨湖、石码头、金湾)的用水。
9.1.4 城市给水管网的结构采用环状管网的布置形式,以提高其供水的稳定性。洪湖市供水管线分为给水干管,给水次干管、配水管和接户管四个等级,干管、次干管和配水管基本上沿线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进行布置,给水干管的管径为400—800mm,给水次干管的管径为200—400mm,配水管的管戏为100—200mm,接户管的管径为20—8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