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航空城、福清湾投资区、江阴港口、 罗源湾开发区以及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要利用港口和政策优势,内联外引,重点建设工业项目和交通设施,相应地建设新城,成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
(4)凤城、罗源、梅城、樟城、潭城,以及渔溪、 龙田等城镇,都应当按其在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按其各自的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各自特色的经济,成为相应地域的增长核心。
(5)中心镇是地域中心, 对农村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吸引作用,是城镇体系的基础。中心镇主要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第二产业、服务业和乡镇企业。中心镇在发展过程中应集中紧凑,讲究规模效益,节约土地,保护环境。
16.市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84万亩,主要分布在沿海小平原、山区河谷盆地。蔬菜基地12万亩,主要分布在靠近城市的乡镇。果品生产基地有:沿海、沿江、沿河柑桔生产地带;西部山区的低山、丘陵橄榄等水果生产地带;长乐、罗源的晚熟龙眼、荔枝的生产区等。在主要城市的郊区建立生活副食品生产基地,同时抓好江、河、湖、海的水产养殖。在福州市区建新、平潭中楼、罗源起步、闽侯上街、长乐樟港等建设五片花卉生产基地。
17. 福州在区域中重要的交通地位决定了福州应以“大港口、大口岸、大枢纽”为目标,建立现代化、综合性的立体交通体系。
(1)港口:福州港是全国19 个沿海主枢纽港口之一,总体布局为“一港三片八区”,即分为闽江口、福清湾、兴化湾三大部分,下辖台江、马尾、青洲、筹东、松门、长安、松下、江阴八个港区。近期主要是闽江口内港区扩大规模、配套建设,同时开始建设外海的松下、江阴港区,逐步形成多功能综合性港口,并将成为对台“三通”的重要口岸。
(2)铁路:福州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铁路枢纽。 福州-温州铁路和福州-厦门铁路是国家沿海铁路主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和外福铁路、横南铁路、鹰厦铁路一起构成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规划在中心城的南台岛设福州铁路新客站。
(3)公路:福州是全国48个公路主枢纽之一。同三线、京福线两条国家公路主干线汇于福州。三条对外辐射的国道、三条省道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络线,构成福州市区对外联系公路网。它们与市区到机场、海港,以及空港、海港之间的公路,构成快速便捷的公路网络。规划建设后坂、北站、马尾、洪山、长乐、鼓山等六个客运枢纽站场和后坂、杜坞、鹤林、马尾、枕峰、林朱、福兴七个货运枢纽站场。
(4)机场:福州机场设于长乐樟港,为国际机场, 最终规模达到年旅客吞吐量3500-4000 万人次, 货邮运量150万吨。
18.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引导产业和人口的集聚, 推进城市发展。
(1)电力负荷预测,2000年200万KW,2010年500万KW。电源点除已建成的华能电厂和水口电站外,规划新建连江门边、筱埕、罗源鉴江、福清牛头尾、壁头角等电厂以及长乐山前核电站。不在城市及近郊区建设燃煤电厂。 新建500KV环网及其变电站2座;220KV 建成双环网,其变电站在闽清、永泰、连江、罗源、平潭各一座,长乐、闽侯各二座,福清三座,中心城九座,共二十一座;110KV变电站94座。每座变电站均双电源供电。
(2)市话容量预测2000年达到186.6万部;主线普及率达28.5部/百人,长话线路2010年达到20.5万路; 福州-长乐-福清-厦门,福州-连江-罗源-上海,福州-闽清-永泰通讯实现光缆化。
(3)划定竹歧至洪山桥的闽江段、大樟溪口至长乐炎山的乌龙江段、唐坂水库上游的敖江段、永泰县城至葛岭的大樟溪段为水源保护区。为解决部分沿海地区的缺水问题,实行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各城镇要根据自身发展规模完善和建设水厂。
(4)城镇燃气气源以液化石油气为主, 在长乐和官头港口选择专门地段建设专用码头及储罐区。大的城镇逐步推行管道液化石油气,其它城镇供应罐装液化石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