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现代城市风貌区。规划主要有四片:市中心区、路桥远东新区、黄岩羽山新区、火车客站站前区等,集中体现金融、贸易、经济、科技、文化等重要功能,加强城市设计,形成序列空间和连续活动的场所。
(3)滨海工业风貌区。营造有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区形象,发展工业旅游。
(4)滨江风貌区。椒江、永宁江沿岸应严格控制建筑尺度以及沿江建筑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形成丰富的天际轮廓线,控制江面与主要标志性景观点之间的视线走廊。
(5)加强建筑高度引导,结合城市中心区、主要道路和其他标志性节点,相对集中布置高层建筑。
(二)景观廊道。结合“一心六脉”的城市空间格局,控制六条主要的城市景观廊道:西江-南中泾-鉴洋湖历史文化廊道、洪家场浦乡土文化廊道和永宁江-椒江历史文化廊道为城市人文景观廊道,构建多元化的城市景观风貌。
(三)景观轴线。构筑四条城市景观轴线:以水为主题的西江-永宁江-椒江自然景观轴、以山为主题的太湖山-枫山-白云山-乌龟山-绿心的自然景观轴、绿心-中央山自然景观轴和以中心大道两侧城市公共设施为主题的城市人文景观轴。
(四)景观节点。在市中心区、区级公共中心、主要城市出入口、重要的城市公园、风景区等地段,应形成景观节点。
第十二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
第八十二条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建立起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分为三个层次:历史村镇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保护。
(一) 章安古镇保护。以居住与旅游休闲功能为主,整体保护古镇依山面江、水贯全城的格局。以章安大道、前所大道为界,划分两级管治范围:古镇风貌控制区和城市风貌协调区。
(1)古镇风貌控制区。保留古镇“十”字结构、方形形制。在维护、修复、重建中应保持传统建筑的群体布局与建筑风格。
(2)城市风貌协调区。是保持古镇风貌和山水格局的重要地段。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与古镇传统风貌协调,延续回浦历史文化主轴,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留出绿地和开敞空间,形成城市轮廓线和视线通廊。
(二)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确定五个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十里长街、章安古街、葭?老街、北新椒街、桥上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两个级别。
(1)重点保护区。为保护文物完整和安全所必须控制的地段,包括历史街区内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群、沿街风貌带、文物保护单位的绝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范围。严格控制区内建设,不得破坏传统的格局与风貌。
(2)传统风貌协调区。是为了保护和协调文物古迹及历史街区主要风貌的完好所必须控制的地段。区内建设活动应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体量、形式、色彩,以延续历史街区的风貌,并与之取得过渡协调。
(三) 文物古迹与历史建筑保护
(1)文物古迹分类。现有文物古迹主要有四类: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石刻。文物保护单位详见附表3。
(2)文物古迹保护分级。分三个级别保护,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一批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即文物保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