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职能
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度高、资讯通畅、服务便捷、辐射力强、城市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以富民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品质,建设滨海宜居城市。
以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加快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 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并加强行业关键性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准。 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就医条件。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准。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建立事业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 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发展。
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准。
生态环境目标
以胶州湾保护为核心,积极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海岸线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回圈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城市。
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全面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城区主要河道综合治理和重要区段景观营造,加强企业搬迁后污染土壤清理修复,全面优化人居环境。
加强资源要素保护,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区,加强海域、岸线、湿地、山体、河流等自然生态地区保护,突出胶州湾滨海湿地保护,高度重视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老工业历史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