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
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保护“三江交汇,一湖居中”的古城格局。以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作为城市景观主轴,恢复旧城卵叶形环城水系绿带,突出古城平面的轮廓线,保护天宁寺塔、天封塔、鼓楼、天主教堂、灵桥等历史标志性建筑。
规划划定秀水街、南塘河、郁家巷等三个新的历史街区,完善上一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月湖、伏跗室永寿街、天主教堂外马路、鼓楼公园路、郡庙天封塔、镇海口海防史迹等6处历史街区。加强慈城、石浦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余姚、梁弄、前童、鸣鹤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城)的保护,实施保护规划。

生态保护规划图
8、生态环境保护
市域内形成三类生态分区:城镇连绵区、开敞区和生态敏感区。城镇连绵区建立生态走廊,提高连绵区环境质量;开敞区适度控制开发建设强度,并保持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敏感区要严格控制区域开发强度,加强生态绿地建设。
中心城规划形成东钱湖—江南东侧山体—滨海(南北向)、慈城—保国寺—骆驼北—龙山—东钱湖(东西向)、余姚江—奉化江—甬江—滨海三条绿色生态走廊,生态走廊宽度1.5公里—10公里,并沿主要城市道路及铁路、高速公路布置绿色走廊,使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规划以甬江、余姚江、奉化江为城市绿轴,以区域自然绿色空间为背景,结合各组团内水系、山体和重要名胜古迹形成城市绿地体系。
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治理水系、海洋生态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和酸雨治理等六个方面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期内全市环境从总体上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