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近期建设与发展
一、近期建设发展目标
186.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骨架,提升主城区现代服务功能,大力推进新城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改善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条件,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和城市生态环境,构建多条对外交通走廊。至2010年,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教育基地、交通通信枢纽,中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心。
规划至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9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45.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795平方公里。城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达到3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
二、近期建设重点
187.以“一区两带”为重点,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大力建设武汉新区,重点启动汉水沿线综合开发、四新中心区建设、汉阳旧城风貌区改造,实施“六湖连通”水网建设,构筑现代化滨水生态城市景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两岸经济带,推进沌口、常福、纱帽、四新、谌家矶、武湖、阳逻、北湖、左岭等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增强城市综合实力。依托轨道2号线及过江隧道建设现代服务产业带,建设王家墩商务区,提升汉口中心商业区,改造首义文化区,完善中南商务区,推进关山、豹湃、九峰等城市功能区开发,保护东西向山系,实施沙湖周边地区综合开发,提升中心城市服务功能。
188.大力优化住房供应结构,适当提高中小户型、中低价位住宅比例,多渠道地组织廉租房,引导普通商品房的开发建设。近期供应住宅总建筑面积445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占总建筑面积的70%以上。近期重点建设和完善后湖、南湖、东湖、金银湖等大型居住区和谌家矶、白沙洲等地区配套住宅区。
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89.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启动王家墩商务区开发,形成400万平方米建设规模。建设四新、杨春湖副中心,完善鲁巷副中心。实施武商地区改造,完善汉口中心商业区功能。推进中南路、钟家村等商业中心的升级,实施汉正街商贸区等商业项目,完善后湖、南湖、金银湖等大型居住社区的商业中心体系建设。
建设武汉新区国际博览城,启动新武汉科技馆前期工作。完成月湖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改造和平剧场、人民剧院、黄浦礼堂、湖滨剧场等一批现有的音乐厅、剧院等场馆;新建市档案馆,扩建省图书馆,完成武汉市美术馆改造建设;基本完成首义文化区建设,启动中山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继续推进黄家湖一汤逊湖大学城的建设,全市建成45所市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推进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都市发展区新增中小学8所,主城区新增中小学12所,迁并中小学15所。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新建武汉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塔子湖体育场馆一期工程、二妃山体育训练基地、汤逊湖水上运动中心等体育场馆。建设汉阳区体育场场馆、洪山区体育中心等全民健身中心。
190.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紧急救援体系,在武汉新区建设一座大型综合医院。在武汉三镇各设一个传染病医疗急救分站,在主城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设7个急救站,在远城区6个区中心医院和区辖15个中心卫生院建设21个急救站。
选址建设市流浪儿童救助中心,新建市“三无”残疾人养护中心。新建1所市级示范福利院,1所儿童福利院。迁建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按照三级乙等医院标准改扩建优抚医院。在汉口火车站附近建设市级备灾中心。实施汉口、青山殡仪馆搬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