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期内,按 300m 服务半径计算,建成区公交站点覆盖率应该达到 70%,按 500m 服务半径计算,建成区公交站点覆盖率应该达到95%;公交平均车速应该达到20~25km/h,高峰小时车速不应低于 18km/h;95%居民于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出行时间不应超过40 分钟。
远期规划45 条线路,首站按1000 平方米/每线路、末站按400 平方米/每线路控制,远期首末站共需用地6.3 万平方米。
5.绿地系统规划
⑴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宣城市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为城市发展的根本战略。融山、水、城、绿、文为一体,努力把宣城建设成现代化园林山水城市。2020 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少于45%。2020年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为 674.0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0.37平方米。
⑵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结构
根据宣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及城市“一城、三片区”的空间发展形态,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结构为:
充分发挥宣城得天独厚的生态和山水优势,形成“一心、一带、一环,多廊相融”的生态绿地系统结构。
“一心”:指依托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形成的生态绿地核心,主城区、西部片区、北部片区环山而建,敬亭山形成三城之间强有力的绿色背景,开放性的生态圈。
“一带”:指依托水阳江形成的生态景观廊道。
“一环”:指水阳江生态景观廊道、鳄鱼湖与夏渡森林公园以及西部、南部其他山体组成的绿环。
“多廊相融”:指依托周边其他山体、农田、林地形成的绿地,与一心、一轴、一环相融合,对一城、三片区形成围合、渗透。
6.城市特色规划
充分尊重、挖掘和利用城市景观风貌现状特征和文化,通过规划形成“青山碧水绿林入城”的山、水、林、城一体的景观风貌特色与格局,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宣城地域文化。
⑴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一山(诗山敬亭山) 、一河(宛溪河) 、一湖(鳄鱼湖) 、一园(中国文房四宝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彰显皖南山水和独特地域文化特色;
⑵环境特色:结合自然环境本底,建设好扬子鳄湖,加强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敬亭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夏渡森林公园及周边其他山体、水体的保护。
⑶布局特色:形成“一核一带三轴四区”的城市空间景观结构。一核是敬亭山风景名胜区,一带是水阳江自然生态带,三轴分别为敬亭山---主城区---鳄鱼湖绿化景观轴、昭亭路---薰化路建筑景观轴、宝城路---宛陵路---陵西路---叠嶂路---阳德路建筑景观轴。四区指规划的一城三片区,组团式结构也是宣城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
7.环境保护规划
⑴水环境保护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开展工业废水治理再提高和全面达标工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建设污水回用工程,整治城市河湖水系。强化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防治,治理水土流失。合理调配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促进全市地表水体水质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