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条 区域基础设施
(1)交通:建设汉十高速公路,预留汉西高速公路十堰至西安在市域中的交通走廊;提高市域国道和省道的公路等级,形成三横两纵的市域主要公路网。利用周边地区的机场发展航空运输,改善十堰市与周边机场的交通条件。汉十高速公路十堰市至襄樊段的建设,将缩短十堰与襄樊、老河口之间的交通时间。利用国铁襄渝线发展铁路运输,适当增设十堰到襄樊段的会让站。
(2)水资源:2005年全市年需水量15.09亿立方米,2010年需水量15.89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有效库容102.2亿立方米,黄龙滩水库有效库容6亿立方米,是十堰市的重要水源地。市区马家河水库、百二河水库和头堰水库,作为备用水源地。
(3)电力:2005年全市总用电量将达到74亿千瓦时,2010年将达到108亿千瓦时,十堰市现有地方电源每年可提供电量为26亿千瓦时。不足部分由小水电站和系统电网补足。
(4)电信:2005年,全市电话普及率20部/百人,2010年全市电话普及率25部/百人,全市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95万门。规划新建市话局8个,使城区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3万门,改建各县(市)及林区所在地的邮电局,实现交换程控化,并新建邮电局所50个,使各县(市)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2万门。
(5)环境保护:建立、完善防洪系统,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发生;严格控制污废水的排放,使地表水质去污还清;改变燃料结构,综合治理废气污染,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6)旅游:市域以武当山为龙头,以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群为依托,开发周边郧县、房县、竹溪县等景点;城区结合东风汽车公司开展现代工业游览观光。同时,配套开发旅游产品。
第四章:城市性质
第十六条 城市性质
十堰市是国家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是以发展旅游等地方性资源产业为主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工业主要是以市区的汽车产业为主,依托旅游、医药、水电、林特等地方性资源发展经济,旅游功能主要以武当山为龙头,系统开发市域景点。
第五章:城市规模
第十七条 规划城市人口
2005年城市人口为50.7万人,2010年城市人口为56.5万人。
第十八条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065公顷,人均用地99.9平方米;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669公顷,人均用地100.3平方米。
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
第十九条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用地向东发展到白浪为止。
第二十条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为带状组团式布局。
第二十一条 组团划分
城市用地组团划分为一城三个组团。西部组团、中部组团和东部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