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网布局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616公顷,占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14.7%。规划酒泉城区采用方格网式道路系统,划分为三个等级: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详见表7)。
a)规划城区生活性主干道呈“井”字结构,是酒泉城市最重要的生活性和景观性道路,主要包括: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红线宽度28米)、世纪大道(北段单向道路红线宽度26米、南段单向道路红线宽度20米)、和富康路(红线宽度40米)。
规划酒泉城区交通性主干道路网结构呈“六横七纵”的方格网形态:
“六横”包括老甘新公路、酒嘉路、会丰路-黄金大道、盘旋路-祁连路、纬一路(规划拟名)、纬二路(规划拟名);
“七纵”包括飞天路—大得利路、雄关路—肃州路、解放路、金泉路、园东路、园中路、园西路。
规划将老甘新公路向东延伸与酒航公路相通,以加强城市对外的联系。规划新开辟金泉路为城市主干道,将分流穿越老城中心的过境交通,减轻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干扰。
规划在主城区与高新技术工业园西园、高新技术工业园南园和火车站区之间建立便捷的道路交通联系。规划以横向交通性主干路老甘新公路、酒嘉路和清嘉高速公路,结合远景东西贯通的纬二路,结合形成主城区和高新技术工业园西园的紧密联系;规划通过大得利路、金泉南路、解放路等三条纵向交通性主干路加强主城区与高新技术工业园南园以及酒泉火车站的联系。
b)城市次干道规划包括北环路、东环路、酒金路、阳关路、团结路和敦煌路等。位于高新技术工业园西园、南园内、满足工业货运交通需要的次干道主要有丰园路、学园路、科园路、北园路、南园路、花园路、纬三路等。
c)城市支路规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现状建成区内部,在现有街道基础上形成。另一类是在新规划的功能区中,主要是根据交通需要细化。另外,规划原则是在不破坏老城风貌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将部分老路适当拓宽,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对于风貌保存较好的古巷,建议保持现状。
2)步行系统
规划结合北大河滨河绿地,建立滨河步行带。同时,规划在新城区和老城区建设商业步行街区。新城区的商业步行街区位于世纪大道西关路的西关商业中心附近,同世纪大道的步行体系相连接。老城区鼓楼附近的专署街、南市街形成两条特色商业步行街,积极营造休闲步行街区的氛围,与东西南北大街一起形成完整的休闲步行网络。
2、停车场布局规划
规划在酒泉城区的主要出入口、对外交通枢纽和中心区边缘三种区位分别布置大型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在城区各个主要出入口附近设停车场,主要承担外来车辆停车的职能;在长途汽车站、铁路客货运站等对外交通枢纽附近设停车场,主要承担外来车辆以及市内车辆的停车职能;在市中心区边缘设大型停车场,主要承担市内机动车的停车职能。其他中小型停车场位置在详细规划中进行确定。各类公建及居住区的建设应严格执行配建停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