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道路系统组织
(1)形成城市主干道(交通性和生活性)、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和步行街四级道路体系。
城市主干道(交通性):主要为周边城市道路,包括雄关路、盘旋路、会丰路等,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40m、40m、36m;
城市主干道(生活性):主要指东、南、西、北四大街,保留红线宽度28米,不再拓宽,以维护旧城商业街区良好的空间氛围;
城市次干道:主要包括酒金路、团结路、北环路、西环路、东环路等,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24-32m;
城市支路:主要包括仓后街、小西街、文化街、邮电街等,道路红线宽度为14-24m;
步行街:包括专暑街、南市街,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18和20m。
(2)调整路网走向,整合用地形状,形成通畅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主要调整的道路有:团结路、北大街、小西街、肃园街、仓门街、卫生街、民主街。
(3)社会停车场
旧城内共安排社会停车场8处,分别位于西环北路、小西街、仓后街、肃园街、东文化街、民意街、北市街、尚武街附近。
3、开放空间规划
(1)公共绿地
规划通过新辟大型绿地、保留现有绿地,适当改造插建绿地等方式,增加旧城绿地数量,形成绿点均布的基本模式,使旧城居民步行3-5分钟都能到达公共绿地。
(2)休闲广场
规划进一步完善紧靠东大街北侧、邮电街以西的现有广场,占地面积约为0.7公顷。同时,在南大街东侧、团结路以南,将原长途汽车站搬迁后,新规划一处文化休闲广场,占地面积约为0.6公顷。
(3)重要空间节点
酒泉旧城共有四处重要节点,分别是鼓楼、福禄晋城门、汉唐街入口,以及盘旋路与南大街的交叉口。规划对节点处的重要文物或建筑加强保护,严格控制周边建筑的高度和体量、完善周边绿化环境和商业氛围,形成鲜明的城市中心节点。
4、实施管理
(1)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结合旧区道路改造,促进沿街土地有偿开发,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建立综合开发的概念。严格控制“圈大院”式的建设,保证用地的完整性,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2)旧区改造实行分批的土地置换。在保证回搬率的基础上,将多余的居住人口逐步疏解至新区或其他居住小区。
(3)对新规划道路红线两侧建筑进行严格控制。建立沿道路的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和沿街建筑立面景观控制的概念。
(4)完善旧区的绿化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对现有的居住小区,拆除或改建围墙,将小区绿化“透”出来,以提高旧区的市容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