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展方向和空间边界
规划期内城市以向西、向南发展为主,呈现酒泉与嘉峪关二市相向发展的态势。
中心城区的空间边界是指城市总体规划中所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具体指:
城东区:东至酒航公路西侧的生态防护林带、西至雄关路、沿盘旋路至解放北路、北至北大河、南至春光蔬菜批发市场往南约800米(包括了老城区的范围);城东区金泉路以东约800米、公园路以南至祁连路的范围、以及黄金大道以北至北大河、酒银路以东至酒航公路生态防护林带的范围预留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
城西区:东至雄关路、沿盘旋路至解放北路、西至飞天路、南至玉门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南界、北至北大河(包括了新城区的范围)。城西区以西约1000米范围规划预留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
高新技术工业园南园:东至酒航公路、北至清嘉高速、南至先锋种业厂附近、西至解放南路西侧1.5公里处。高新技术工业园南园以南约1500米范围,规划预留城市远景工业发展备用地;
高新技术工业园西园:东至规划中的酒航铁路、西至园西路、北至酒嘉路(现312国道,下同)、南至清嘉高速公路;
火车站区:以酒泉火车站为中心,往东至酒航公路、往南约800米、往西约700米、往北约600米的范围。
城市发展备用地是酒泉城市远景发展的预留空间,其中:城西区以西、城东区以北和高新技术工业园南园以南的发展备用地将是远景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拓展空间,城东区以东的发展备用地则依据东关外墓葬群地下文物勘探情况相机决定能否加以开发利用。
3、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二翼、二带、五区”的组团式布局结构。
“一心”是指主城区,由老城区所在的城东区和新城区所在的城西区共同构成,是城市行政、文化、商业中心的所在,也是酒泉城区生活居住的集聚之地。
“二翼”是指以主城区为依托,分别在其南翼和西翼的戈壁石滩上布局产业功能区,西翼规划布局以商贸轻工物流为主导的产业区;南翼规划布局工业仓储区和火车站交通物流区。
“二带”是指两条结构性生态景观带:蓝带和绿带。蓝色生态景观带是指主城区西北侧的北大河及沿河生态绿地;绿色生态景观带是指主城区南缘的农业观光区。
“五区”规划将城市划分为城东区、城西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南园、高新技术工业园西园和火车站区五大功能区。
城东区——以老城区为核心,规划建成为以发达的商业零售、旅游服务为主导的,以丝路古城为特色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城西区——以初具规模的新城区为依托,构筑酒泉新城市中心,形成以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和生态居住为主导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综合功能区。
高新技术工业园南园——是酒泉高新技术工业区的主体部分,规划在完善工业用地结构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的使用效率和集约度,充实地区的产业功能。
高新技术工业园西园——是酒泉高新技术工业区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以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为主导功能,择机发展轻型加工业和物流业,同时也兼有旅游观光业的城市产业功能区。
火车站区——规划建成为酒泉城市的对外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