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综合防灾总体目标
按照“平灾结合、预防为主、反应快速、策略有效”的原则,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建设防灾减灾体系,确保城市安全,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一、城市防洪抗旱规划
一)城市防洪规划
城市防洪与江河治理相结合,御外洪与治内涝相结合,防洪工程建设与市政建设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二)城市抗旱规划
综合治理,因害施治,夯实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急抗旱能力。
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市域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0万亩以上,旱涝保收面积达到135万亩以上。
积极实施病险水库加固、现有水库扩容、新建水库、完善灌区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城市供水应急调度,规划将大Ⅱ型官庄水库及中型大京水库作为城市备用水源。
二、城市消防规划
城市消防以预防为主与防消结合,均衡布局与重点防护相结合。规划公安消防站19个,其中加强站1个。城市供水管网管径、压力、消火栓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满足消防供水要求。近期解决旧城区消防给水、消防通道被阻塞占用等问题。
三、城市人防规划
城市建设应全面兼顾人防要求,人防工程应符合“区片防护,支干成网,配套齐全,平战结合”的总体框架。完善并加强防灾通信和指挥系统建设,逐步提高防灾通信和指挥系统的现代化水平。
四、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体系规划
建立公共安全防控网络,整合社会防控资源,加强防控设施建设,普及提高公共安全意识。
五、非常见自然灾害防灾规划
一)城区内一般建设工程按峰值加速度0.05g(VI度)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按地震安全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二)在城市、城镇、村镇建设用地选址时,须避开断裂带、溶洞区、矿藏区、液化土区及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地陷、地裂、崩塌的地质不良地带。特别是在石峰山-天元区东湖-栗雨南不稳定断裂带上严禁建设构筑物,该区域控制为城市绿地。
十七、远景设想
株洲城市远景空间结构为“一主三区”,城市人口为180-230万人。“一主”即城市快速环道为骨架的主城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是株洲主要核心地区;“三区”即新马新城、云田新城和远景纳入市区的渌口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