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条 市域用地及空间布局协调规划
公主岭市区、范家屯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米左右,其他中心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左右,一般乡镇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中心村、基层村各项规划建设用地应达到国标《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指标要求,提高现状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和产出率。进一步减少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率偏大的问题,在规划期内人均居住用地应达到国家标准范围之内。
充分利用现状工业用地,提高工业用地集约效益。以旧城改建为中心,提高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建设停车场,解决静态交通问题。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比例。以公共绿地建设为核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绿地比例。严格控制国道、省道两侧的建设,严格控制村镇建设用地盲目外延,调整村镇建设用地构成,逐步降低村镇居民居住用地比例。加强对村镇周围基本农田区的保护。
将市域空间资源配置规划为城镇发展区、农田开敞区、生态敏感区三部分。
1、城镇发展区
将市域划分为中心城镇发展区、东北部城镇发展区、西部城镇发展区、西南部城镇发展区。
中心城镇发展区重点是加强公主岭市区和范家屯镇的建设,形成市域主、次中心的城市布局结构,发挥中心城镇发展区的地位和综合功能作用,使城镇间职能分工合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东北部城镇发展区重点是壮大怀德镇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增强怀德镇中心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范围,引导市域东北部各乡镇市场各要素向怀德镇集聚,加强与市区的分工、协作。
西部城镇发展区重点是加强杨大城子镇建设,完善商贸功能,提升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层次。
西南部城镇发展区是公主岭市市域经济未来发展重点区域,重点是加强秦家屯镇建设,培育沿长郑公路的以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为主的新兴产业建设,增强秦家屯镇综合服务功能,控制小城镇沿长郑线盲目蔓延。
2、农田开敞区
农田开敞区是市域主要的农业基地,市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农田开敞区内适当控制第二产业的集聚规模,限制村办工业企业零星建设,有计划地引导零星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集中。对基本农田严格保护,不得随意进行城镇建设和开发。
3、生态敏感区
生态敏感区是对市域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包括市域内所有森林山体、水源地、水库、风景旅游区等。对水源地、水库的保护范围应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确定,但最小保护范围应以最内侧山脊线为界。
第二十五条 市域乡镇的集约整合规划
规划将南崴子镇、刘房子镇、环岭乡并入市区;将双榆树乡、和气乡并入怀德镇;将育林乡、莲花山乡并入双城堡镇;将柳杨乡并入黑林子镇。规划将龙山满族自治乡撤乡变为建制镇。
通过对规划期内市域乡镇的集约整合后,公主岭市共有20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