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引导改造区
主要包括新浦、海州、连云老城区。逐步置换该区域内的工业用地,进一步完善功能结构,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综合环境。
3、完善整合区
主要包括新浦老城区以南、以东地区,以及连云老城区的周边地区,多为已建、新建质量较好地区,其间亦夹杂质量较差但较难改造的地区。对该区域逐步整合,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适当提高居住用地的开发使用强度,
4、控制蔓延区
为了有效地保护城市风景区、城市开敞空间、滨河沿路绿化带,以及重要景观节点、视线走廊区域,对其周边地区的发展严格控制,保持必要的间隔,防止连片发展。
5、生态保护区
主要指城市风景区、城市开敞空间、滨河沿路绿化带等,规划以植被为主,禁止开发建设,以维持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化组团式城市格局。
远景规划
连云港城市空间发展长远构想
实现“活力之城、生态共生城市、最佳人居城市、海滨山水城市”的城市空间发展目标,构筑连云港“拥山•抱河•海上连云”的远景城市空间构架,发展多个城市组团,从而完成连云港由双组团到以新海城区和连云城区为核心的双核多组团城市的飞跃。
远景空间发展时序
阶段一:完善双组团结构,形成现代化城市框架
新海城区和连云城区划定东西沿展的最终边界,保证两城区间一定的生态空间间隔,并加以严格控制。两组团内部按照科学的空间策略,优化结构,紧凑布局,避免无序绵延。
当双组团结构相对稳定时,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约120万人。
阶段二:实施“抱河”空间构想,发展浦南片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城市实力
依托浦南地区公路、铁路、航空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利用充足的土地资源条件,保持蔷薇河两岸一定的生态空间,处理好蔷薇河水源保护,使浦南片区成为城市未来发展产业的首选空间。
浦南片区发展用地约25平方公里,容纳人口约25万人,并且仍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
阶段三:寻求发展动力和机遇,适时建设台南片区,实现“拥山”空间构想。
积极寻求投资机遇,通过较大规模的项目带动,适时建设台南片区。台南城区应规模恰当,以生态型科技城为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科研、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高尚居住等。
台南片区控制发展用地约25平方公里,容纳人口约25万人。
阶段四:建设台北“海上连云”,提升城市功能
在保持城市良好的空间结构的前提下,远景在西墅西侧海州湾内通过添海建设海滨新城,重点发展国际性商务、高档居住、海滨旅游度假,实现城市主导功能由“生产型”向“生活服务型”的根本性转变和提升;打造新的滨海景观带,形成良好的滨海城市风貌,实现连云港走向大海的城市梦想,将连云港建设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国际性城市。
“海上连云”发展用地约6平方公里,容纳人口约6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