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条 科技信息
科技
规划目标:坚持“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和科学普及。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精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知识权保护,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加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资本和人才集聚机制,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投入、创新、开发和产业化的主体。
(1)高新技术产业将出现精品钢制造、船舶制造、纳米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产业结构更为合理,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其中:精品钢制造、船舶制造、纳米技术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
(2)全区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市区县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全区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人口总量15%以上,专利申请量每10万人200件。
(3)市民科技素养和科普设施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标准,力争出现达到国际水平的科普项目。
规划布局:
(1)建成“一区、三中心”的科技发展主体框架。
一区:横沙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三中心:淞宝地区集科技招商、科技中介、技术培训等功能的科技服务中心,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上大地区)和长兴岛为精品钢和船舶制造业科技研发中心,产业区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2)完成“1、3、5”科普设施重点工程建设。
“1”是建设1个科技馆,“3”是建设3个行业科普博览馆,“5”是建设5个科普活动中心。
信息
建成与宝山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化应用体系,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和城市管理智能化系统,基本实现“数字宝山”;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得到广泛拓展,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与互动机制,形成完善的企业与市民服务平台;信息化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形成层次齐备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信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全面广泛的应用,信息化对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发展和城市文明起到明显的改善和优化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十九条 文化
规划目标: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和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设施网络,突出加强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建设。重点打造宝山文化名片——上海国际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充分挖掘宝山历史文化底蕴。重点体现城市开埠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大学教育文化、现代工业文化,注重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内涵,保留和恢复部分原址、原貌,改建为开放式露天博物馆、主题公园或历史文化展示展览场馆。
通过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条件,培育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宝山文化发展的综合实力。建成与宝山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时代特征和宝山特色的现代化滨江城区文化,全面建成国家文化先进城区,成为现代城市民间文化创意区和上海市国际民间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规划布局:
1、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1、5、16、100”文化建设网络体系。
即形成:1个城市文化中心(包括一个图书馆、一个博览馆、一个科技馆、一个艺术馆、一个广电中心和一个大型文化广场);5个文化功能区(上海中心城宝山地区、新城、产业区、长兴和横沙两岛);16个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全区100%的居委会(村)拥有一个文化活动室,使城乡居民能就近享受到贴心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