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空间布局结构
第十条 城市发展方向
重点培育新城市景观轴,形成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组成的“组合式”新城;进一步强化沪太路城镇发展轴,建设上海大学城—顾村—罗店—罗泾组团发展区域;加快推进宝山工业园区建设;将长兴、横沙两岛作为宝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
第十一条 城镇体系规划原则
体系呈梯度、布局成组团、城镇成规模、发展有重点。

城镇体系规划图
第十二条 城镇等级体系
以上海市域城镇体系布局框架为依据,规划宝山区域城镇体系分为中心城(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新城、新市镇和居民新村四个层次。
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宝山外环线以内区域。
新城:市外环与郊环线之间区域,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和顾村地区三个组团构成组合式新城。
新市镇:罗店镇、罗泾镇、月浦镇、凤凰镇和新民镇。
居民新村:形成罗南、盛桥、圆沙、富民、丰乐等居住社区、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三种不同类型的居民新村。
第十三条 中心村建设
按照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节约土地资源,促进“三个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和归并自然村的力度,加强农村中心村的规划建设。
中心村规模应在2000人左右,每个农村居民点人口规模300人以上,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第十四条 区域空间布局结构
按照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方针,未来宝山的城镇和产业发展形态将形成以宝山新城为核心,向东西南北呈放射性拓展的“星状”组团布局。
具体结构概括为“一整体、三轴线、五分区”。
“一整体” 即以宝山区476.8平方公里规划区域为系统,努力建成一个分工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滨江新区。
“三轴线”即沪太路城镇发展轴、沿江产业发展轴、宝杨路-宝安公路新城市发展轴。三轴呈“H”型构建宝山新城基本发展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