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城市燃气供热工程规划
第103条 气源:近期采用液化石油气的瓶装供应,远期将液化石油气气化混气后以管道进行供应,混合气的低热值为45兆焦/标立方米。
第104条 耗热定额:近期取为12公斤液化石油气/户·月,远期取为2303兆焦/人·年(55万大卡/人·年)。
第 105条 城市近期总用气量为7465.7吨/年,远期29061.2吨/年。
第106条 近期将现状分散设立的储罐进行集中,设立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其储量为1500立方米,站址设于原612库处。在老城区和鑫源片设八个供应站,大河坎设两个,褒河车站和其他组团各设一个,共计十五个供应站,各站供应户数控制在5000-7000户。
远期将近期的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进行扩建,容量为6000立方米,中心区的老城区设四处气化混气站,大河坎设两处,各组团则继续扩大供应站的规模及数量,管道供气管网采用中压和箱式调压装置进行供气,管网的敷设采用环状布置为主。
第107条 供热范围:以建筑密度较高的中心区为主,各组团暂不考虑。
第108条 热指标的确定:民用建筑物平面热指标为58瓦/平方米;工业厂房为151瓦/平方米,热化率取低值。
第109条 热负荷:老城区和鑫源片近期为3340吨/时,远期为9420吨/时;大河坎近期为7218吨/时,远期为2180吨/时。
第110条 近期以小型联片供热站作为热源,每个点供热半径控制在300米以内,各站供热面积控制在6-10万平方米,在老城区设七处联片供热站,大河坎设两处联片供热站。远期以集中锅炉作为热源。
第111条 热媒及参数:生产、生活热负荷热媒采用一次蒸气,采暖热负荷热媒采用热水,近期采用95/75℃低温热水,远期采用110/70℃高温水,换热后以低温水供用户。
第112条 管网敷设:采用枝状管网敷设,热水采用双管闭式系统,蒸汽管网采用双管开式系统,蒸汽管网采用不通行地沟。热水管道视地质情况采用直埋或不通行地沟敷设。
第十二章 城市防洪工程规划
第113条 防护对象:主要是中心市区、汉江、褒河、冷水河、濂水河及排洪沟渠。
第114条 设防标准:汉江为一百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11170立方米/秒;褒河、濂水河及冷水河为五十年一遇洪水,相应洪峰流量分别为3700立方米/秒、2190立方米/秒及2140立方米/秒;老城区排洪沟渠为三十年一遇洪水。
第 115条 完善、加固汉江南北大堤,其北堤总长10.2公里,南堤总长10.85公里,控制河宽550-750米,采取堤、路、绿化一体工程。
第116条 三条河治理:依据地形,优化河势,充分利用现有防洪工程,按设防标准沿河道两侧或一侧设永久性堤墙。出口段支堤应与同部位汉江堤坝标高一致。濂水河整治长度2.1公里,堤距150-160米;冷水河整治长度3.8公里,堤距160-180米;褒河出口段长0.5公里。各河汇入汉江出口段,堤线应逐渐拓宽,状似喇叭形,以利出流顺畅。
第117条 排洪渠应优化渠线,按设计标准全断面砌护,确保安全运行。东干排洪渠改线至桥闸下游入汉江。在西排洪渠出口设闸门,以防汉江倒灌。
第118条 做好河道疏竣清障工程,充分发挥有效断面泄洪,统筹安排防洪工程措施。采取三维立体化,逐步提高雨、汛情预测,增强城市综合防洪能力。
第119条 利用汉江在小流量期间关闸蓄水,形成短时调节湖面,创造水上游乐条件。桥闸式蓄水工程的相关技术问题有待专题研究。
第120条 褒河褒城区段按重现期五十年一遇洪水设防,流量为3700立方米/秒。截、排洪沟按重现期二十年一遇洪水,相应洪峰流量分别为:夏家沟排洪渠21.0立方米/秒;清水沟排洪渠8.70立方米/秒;污水沟排洪渠11.5立方米/秒;一号遂洞截洪沟2.9立方米/秒;二号隧洞截洪沟2.5立方米/秒。
第121条 截排洪沟渠利用地形条件,优化渠线,就近排入褒河或褒惠农灌渠。
第122条 圣水区防护对象主要是梁渠河及山洪截排工程。梁渠河及截排洪渠均为重现期二十年一遇洪水设防。完善疏通梁渠河泄洪河道、交叉构筑物不能阻水。沿山坡坡脚新设截洪渠,分区域将山洪就近排入冷惠渠或梁渠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