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导则包括建筑整治、建筑改造、绿化及开敞空间、街道设施、广告设施和照明设计六大类。其中建筑整治导则明确了沿线建筑保留、拆除、改造的三种类型;建筑改造导则列举了改造建筑的改造手段,如平改坡、立面净化(主要包括墙面清洗、墙面涂装和拆除围墙或立面构筑物三种形式)、立面美化(主要包括遮挡空调、添置花架和封闭阳台三种形式)、绿化遮挡等,同时明确了各种改造手段的适用范围;绿化及开敞空间整治导则明确了道路沿线集散广场、街头绿地和行道树的建设要求;街道设施规划导则明确了道路沿线交通性设施、服务性设施和观赏性设施的设置要求;广告设施规划导则明确了新增、拆除、保留或改造户外大型广告和店招的类型,同时对广告的形式、尺度、色彩、材料提出相应控制要求;照明设计导则明确了道路广场照明,建筑照明,绿化景观照明的设计准则和一般性规划要求。
地块实施图则由平面图则和立面图则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平面图则又包括建筑控制要素、绿化和广场控制要素、广告和设施控制要素三张分图则,以平面表达的方式将各类整治手段进行定性、定位。立面图则表达了现状沿街立面、改造手段、改造后沿街立面的——对应关系,以立面效果图的方式直观地反映出规划整治效果。
加强环境整治经济投资初步估算,为实施提供经济参考规划还结合整治策略和内容,分门别类就每项整治内容的数量和投资进行了初步估算,为政府决策和实施操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统筹高峰、非高峰时段不同需求,实施不同的断面处理形式世博会期间上南路(世博大道)(成山路——浦东南路段)将对通过车辆做局部管理限制,以保证上南路(世博大道)世博主出入口集散需求。
除了车辆管理限制外,还将对高峰期间上南路(世博大道)(昌里路——浦东南路),道路断面做不同处理。世博会期间,原双向6快2慢车道将临时改建成双向8车道,取消非机动车道,为世博会上南路(世博大道)主出入口提供更佳的疏散通道。
非高峰时段上南路(世博大道)(昌里路——浦东南路)全线双向8车道;高峰时段上南路(世博大道)(昌里路——浦东南路)全线双向4车道,东西两侧各预留2根车道供世博巴士、特种车辆临时停靠以及人行通道。
远期策划注重案例分析和宏观研究,为后续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进行了详实的案例分析,为后续规划进行技术储备远期策划首先进行了详细扎实的案例分析,包括世博会对城市发展影响的案例分析(大阪世博会、汉诺威世博会等)、城市轴线大道案例分析(世纪大道、香榭里舍大街等)、交通功能与生活功能并行的城市街道案例分析(上海长寿路、肇嘉浜路等),为后续规划内容打下扎实的案例研究基础。
统筹多角度资源分析,提出“人”字型城市功能发展轴从区域发展重点、产业功能选择、道路交通结构、旅游文化资源、生态景观资源等多个角度对上南路的功能定位进行全面把握,大胆提出未来沿上南路及杨思路形成从世博园区到三林楔型绿地的“人”字型城市功能发展轴线,并合理确定其未来的功能定位。
优化沿线功能,形成三段式的上南路发展结构提出三段式的上南路发展结构,即:从耀华路至川杨河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段、从川杨河至中环线的生态酒店商务居住段、从中环线至外环线的地区中心历史文化特色集聚段,同时明确了各段功能设置、城市景观、开发策略等方面的规划要求。
完善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为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规划明确了上南路沿线地块居住及配套服务设施、道路交通、绿地景观等各系统的规划要求,同时加强城市设计的研究,对未来将重点开发的3个地区(即上钢地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杨思路商务休闲中心、三林地区中心)进行了详细设计,为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成果应用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社会效益显著
本次规划从规划层次、规划内容、规划方式、规划成果等多方面提出了很多理念和建议,为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同类型规划提供了前瞻性研究和重要技术支撑,为今后城市重大事件及重大工程周边范围整治及功能规划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