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委托研究项目
完成时间:2004年
项目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项目负责人:蔡云楠
项目组成员:韦梦鹍 李开猛 邱加盛 洪祥瑾 黄观麟 张讯高
合作单位:太原市城市规划局、太原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委托单位:太原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项目规模:太原市域6988平方公里
获奖情况:2004年度广州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定太原
1.城市发展目标与定位
从资源型城市走向综合型城市
从偏于一隅走向区域共赢
从千年古邑走向时代名城
从“锦绣龙城”走向“生态新都”
2.总体发展定位
我们基于对太原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认为太原的城市定位是:太原是国内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具有晋阳文化特色的旅游中心城市;华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山西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以概括为“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即清洁能源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旅游中心、物流中心、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构太原
1.区域空间的构建
对于太原区域空间的构建,我们从全国、省域(含大运经济带)、太原一小时都市圈、太榆都市区、太原中心城区五个层次的角度出发,从宏观到微观,从区域到地方,进一步明确太原在不同经济区和空间尺度中的地位和结构。
(1)全国视野中的太原
太原的发展,首先应该放在全国的视野来考虑。太原地处中部的区位,将有利于太原塑造国内东西部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太原应凭借优越的省域中心位置,主动承担联系环渤海经济区和西部地区的桥梁作用,树立承东启西的纽带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区域的分工与合作,融入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循环中,提升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成为环渤海经济区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2)山西省域中的太原
山西的发展主要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未来山西发展的空间结构将主要依托城市和交通干线,通过对外交流和区域合作,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展开,以此推进山西的社会经济发展。
(3)太原1小时都市圈空间的构建
太原1小时都市圈呈现“指状”生长的空间结构,以核心区为节点,通过多条发展轴线沿交通干线向外伸展,伸展的主要方向是东向和南向,而伸展出去的轴线发展的主导产业方向应有所差异。太原市区的产业空间分布将考虑在1小时都市圈的范围内综合安排,以充分发挥太原城市对外的辐射带动功能,同时优化自身的产业布局,实现太原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