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编制<明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的函的要求,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于2012年9月编制完成。2012年10月20日通过了由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应进行公示,充分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修改完善后报上级部门审批。现对《明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进行公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公示方式:分别在明光市政府网、明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公示。
通讯地址:明光市车站路322号二楼规划局
联系电话:0550-8022205
电子信箱:mg8022205@126.com
公示时间:2012年10月25日-2012年11月25日
明光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本次市域规划范围:明光市行政辖区,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明光街道、明东街道、明南街道和明西街道四个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管辖区域,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国土总面积约为4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东至三期工业园区,西至池河,南至京沪铁路,北至一、二期工业园区。规划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24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08平方米;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03平方米;规划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16-2030年。
三、城市职能定位
(一)国家新兴的非金属矿物材料产业基地和重要的特色农副产品基地之一
(二)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之一
(三)皖东北地区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产业基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明光市的基础条件及发展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定明光市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实现集约增长和效率增长,力争把明光市建设成为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兴工贸园林城市。
五、城市规划区空间发展战略
(一)一河两岸
池河作为明光的母亲河,其景观功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成为了城市空间拓展的一道屏障。中心城区的空间增长边界已经突破池河与宁洛高速所围合的空间,向东拓展趋势十分明显;池河以西城镇发展速度加快,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做好用地的协调,合理布局,打造沿池河生活岸线,中心城区与周边街道在空间上将成为一个整体。
(二)南北生态
规划区北部为东风湖——抹山风景保护区,南部为南沙河流域为城市水源涵养地,发展整合南北生态环境,促进城市与北部滨水环境的融合,适当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加强对南部城市水源地及南沙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从而构筑完善的城市周边生态安全保障格局。统筹协调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推进中部沿河复合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加强与北部环湖复合生态区和南部丘陵复合生态区的衔接,从而有效推进市域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
(三)集中紧凑、有机生长
规划区范围内的其它建设用地应集中紧凑布局,有机的生长山水生态的背景中去。
六、城市远景总体布局
远景城市空间发展应走区域性统筹协调并进的道路,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心城区的某些功能和城市人口应疏解到市域内更适宜其发展的城镇或乡村,中心城区则通过产业的不断更新换代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1、空间——东扩、西跨
远景用地布局在规划中心城区的基础上通过主导产业带动和生态廊道引领双轮驱动下沿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继续东扩和西跨,形成“一河两岸三大片区”的空间形态。
2、产业——延续、配套
在规划产业体系基础上,东部继续依托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延续相关产业,形成现代化的综合产业新区。跨越池河向西配套居住商业、文化娱乐,未来打造成为生态宜居新城区。至此明城由宁洛高速公路和池河分为“东产西居、中部综合”的三大功能片区,一个崭新的活力智慧城、战略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屹立在池河之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