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两片四带”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构,“两片”为“低山生态保育片”和“湿地生态保育片”,“四带”为“长江生态保育带”、“锡澄运河生态保育带”、“京沪高速公路生态防护带”及“常合高速公路生态防护带”;实施碳平衡改善措施;生态保护措施主要有保护河湖水系格局、加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加强受损山体修复、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四个方面。
(八)城市特色:从特点到特色,建设宜商宜游文化名城。
1、总体特色
自然特色:山水福地、江南绿都。
人文特色:霞客故里、魅力古城。
产业特色:高效产业、港城枢纽。
空间特色:南疏北密、双城拥山。
2、空间景观特色
市域“南疏北密”:南部开敞城镇景观带、北部集聚城市景观带。
中心城区“东西双城、绿廊居中”:主城“π”字型特色廊道、副城“十”字型特色廊道;环城林带绿色开放空间。
3、历史文化保护
保护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自然环境,重点保护佘城遗址、祁头山遗址等市域中部历史文化遗存以及山体生态连绵带;保护锡澄运河等历史河道;保护长泾历史文化名镇。
保护历史城区(包括古城墙和护城河以内及古城墙外的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南门忠义街地段,总面积约345公顷);保护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东至同兴里、西至闸桥河、南至澄江路、北至光孝后巷,面积约为3.69公顷);保护文物古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4、旅游规划
旅游总体定位:富有经济活力、创新魅力与幸福感的商务休闲旅游城市。
旅游形象定位:游圣故里、绿游江阴。
旅游市场定位:国内旅游市场以长三角地区为主,拓展远程商务旅游市场及“中国旅游霞客联盟”城市的客源市场。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两城、一廊、一片”的旅游空间布局。“两城”为主城旅游与综合服务区、副城旅游与综合服务区、“一廊”为古文化体验旅游走廊、“一片”为南部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片区。
(九)基础设施:从配套到提升,构建高效安全设施体系。
保障安全、完善系统:源头上保障供应安全,结构上保障运行安全,选址上保障布点安全,措施上保障应急安全。建设、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基于生态低碳理念,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源节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采用先进高效的设施、设备,加强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提高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品质。
拓展渠道、改善结构:因地制宜,运用先进理念与技术,拓展资源、能源供给渠道,改善能源利用结构。
(十)近期行动:从计划到实施,全面建设滨江花园城市。
1、近期建设目标
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民生保障工程逐步完善;道路交通框架基本拉开;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滨江花园城市面貌初现。
2、近期建设分区
优化提升区是指近期内能够显著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空间结构的地区,包括主城沿江地区和锡澄运河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临港地区等。
完善发展区是指区位比较重要且已经具备一定的建设规模,但服务配套、环境品质等尚需进一步完善的区域,包括主城的城中分区西部和敔山湾地区等。
控制引导区是指近期大规模开发建设可能性不大,但需要进行整体控制和引导的区域,包括主城的火车站周边地区、历史城区以及副城。
生态培育区指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生态维护作用、近期亟需改善的生态功能区以及对城市生态结构有重要意义、近期城市开发对其影响较大的生态功能区,包括白石山、花山、定山等山体构成的环城林带及与环城林带相联系的若干滨水绿带及沿路绿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