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生活规划
第一条 人口规划
第一款 按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50平方米和人均居住建筑面积35平方米的标准校核计算,广府古城的居住人口规划为约9000人,2560户,人均居住建筑面积约为35平方米。古城内需迁出人口约1100人,古城外永年洼需迁出2300人。迁出人口主要安置在南桥生活组团和古城以北的行政组团。
第二条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主要规划为两类:为当地居民服务的和为游客服务的设施。
第一款 为当地居民服务的设施:集中布置以形成集聚效应与规模优势。居民综合服务区尽量结合四个村委会设置;街坊商业宜应市场需要自由布局,就近服务于本组团居民;扩建原有综合市场,作为全镇居民商业服务中心;西门小学移至规划区中部与现有南街小学合建以整合教学资源,广府小学迁至南门附近以优化其服务半径;恢复天主堂等被占用宗教用地,扩展城隍庙建设用地并与广场结合为居民大型传统文化活动提供空间场所。
第二款 为游客服务的设施:规划主要包括酒店餐饮、旅游信息提供地和旅游品商店三类。酒店餐饮开发李家大院等保留完整的大型民居院落作为新型民居宾馆,开发小型民居院落作为特色餐饮饭店,满足旅游开发需要;在原第九中学处,即规划的太极拳教学及展示中心建立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各种旅游信息服务;商业集中分类,主要街道沿街商业以服务旅游为主。
第八章:古城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条 规划目标和原则
第一款 规划目标
完善机动车道路网系统;配套必备的机动车交通服务设施;进一步保护及完善步行系统和旅游交通系统。
第二款 规划原则
充分尊重历史要素,保护古城丁字形街巷格局,保护原有历史尺度;充分尊重步行交通,保证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
第二条 道路交通调整规划
第一款 内部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步行路)三个等级。建立以主干路为骨架,交通导向标识明确,次、支道路健全的城市道路网。
古城内部主要车行道包括环城路和东西南北大街采取单向交通的方式,南北向的六条次要道路也采用单向交通,以避免因道路宽度不足造成回车困难。环城道路采用逆时针方向,东西大街以北的南北向单向道路向南行车,以南的南北向单向道路向北行车。
主干路保留现有的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南大街为主干道。并在现状部分道路的基础上,新增一个交通环路,该环路为府后街-北小街-迎春街-育贤街-葛家口-庙前街-郑家巷。庙前街向北延伸至西大街。
次干路对现有的次路基本保留并适当增加。保留西马道,郑家巷,东官街,北仓门,南马营街,国市街,化育街,慎贤街。将慎贤街向东延伸至迎春街。
支路对现有的次路基本保留并适当增加。支路为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现有的步行系统。
在入城干道北大街和南大街上设有两处停车场,作为入城车流的主要回车与驻停用地,另保留原城隍庙南侧防洪疏散的直升飞机起降空地,可作为临时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