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款 消防交通规划
古城外围环路和内部主要车行道为主要消防交通道路。所有的机动车道均为消防车通道。步行支路,保证每隔200米左右有出口至车行道,以方便消防车就近救火。步行区内设置各类消防设施,以避免过分依赖于消防车。
根据街巷现状,开通宽度在3.5米以上的小巷及街区中空地形成尽端式消防通道和回路式消防通道,保证整个街区的消防可达性。
第三条 道路保护整治模式
第一款 由于古城内大部分传统街巷,路面铺砌的原有风貌已经不存,仅尺度和格局保存较好。根据街区内部和外部的交通状况,适当拓宽部分街巷和新辟街道,如府后街、北小街、双关庙街取直东移、狮子口街西移,根据街区历史风貌的保护要求,恢复一些路段的传统街巷铺砌方式。
第二款 道路保护与更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新辟传统风貌道路,主要指环城马道,采用传统青砖铺地的做法,约5米宽。
传统风貌改造道路,主要指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东宫巷、慎贤街、南北上坡街、囤市街、寺西街、狮子口街等。铺地形式采用夯土地面外镶碎石,中砌条石的传统铺地方式。
现代粗混凝土沥青道路,主要是指环城堤路和城内环城道路及其它机动车道。采用颗粒度大的沥青混凝土铺地。
砖铺街巷,主要是指广府城内仅用于步行交通的街巷,采用青砖铺地,以保持古城风貌的整体性。
具体见古城道路保护整治模式规划图。
第九章:永年洼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条 规划目标和原则
第一款 规划目标
形成完善的洪水疏散撤退道路体系和古城便捷的对外交通系统。
第二款 规划原则
充分尊重古城外围的自然地理环境,结合现有堤坝进行布置。
第二条 道路交通调整规划
第一款 永年洼道路交通规划
保留现滞洪区外围的环城堤路和通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连接道路,并进行加固维修,四个城门为连接城内与城外的结点,古城东路过滏阳河不再通过弘济桥,沿东大堤向河下游三百米处新修公路桥梁一座,再从下马头村北侧转向原有路的走向。新修一条连接裴屯至古城东路的撤退道路。辟几条主要的东西向的田埂土堤为东西向的自然村落间的联系土路和旅游步行道及洪水来临时的游人疏散通道。沿溜垒河两岸的堤路是南北向自然村落联系的主要通道。
古城南路与环城路交接处的西南向建大型停车场一处,作为主要的旅游车辆停车场,并在古城东路与环城路交接处建临时停车场一处,作为古城举办大型太极拳表演活动时的停车场地。
具体见永年洼道路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