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传承研习地:是指在原广府第二中学处新建的太极武馆,主要进行太极拳的学习、研究和交流,为提高太极拳水平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太极传承表演地:主要是指新建的太极广场和原有太极演武场,进行太极拳表演活动。
太极传承习练地:主要是指文庙遗址公园、天主堂广场、武庙广场和遍布全城的街头小广场,是广府人民进行太极拳锻炼身体的日常健身场所。
第三条 其它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规划
通过对广府古城的无形文化传承现状及载体环境的调查、分析、以及特色性与可发展性评价,除太极文化外还确定了以下的重要无形文化保护规划项目,并分为民俗信仰传承地、文化传统纪念地、传统商铺等三大内容。
第一款 主要规划项目内容
规划项目 |
无形文化名称 |
地点与内容 |
民俗信仰传承地 |
城隍庙 |
位于西大街原城隍庙旧址处,以城隍文化和广府宗教信仰文化展示为主,并有曲艺、吹歌等广府曲艺表演 |
天皇庙 |
位于广府北城墙原天皇庙旧址处,以城墙文化和民间信仰文化展示为主。 |
基督教堂 |
位于广府西大街,仍保持原有的宗教功能。 |
天主教堂 |
位于南仓门街中段东侧,以宗教功能为主,旅游参观功能为辅。 |
恢复老商号 |
太和堂 |
位于西大街以南,原太和堂处,以中药买卖为主,太和堂中药文化展览和太和堂与太极拳渊源展示为辅。 |
锦香糕 |
西大街上新设老号分店,专营广府绿豆糕和南糖。 |
高升店 |
在西大街上新设老号,专营传统布鞋和练功鞋。 |
夏家石印店 |
在西大街原址恢复,专营传统木板印刷的年画、神像、剪纸等手工艺品。 |
丁泰恒绸缎庄 |
西大街,专营绸缎制品包括太极演练服装。 |
义和馆 |
传统酒楼 |
义盛昌酱园 |
永年驴肉香肠等广府特色小吃专卖。 |
恒泰杂货铺 |
与其它杂货铺一起专营武术器械用品 |
泰和宫杂货铺 |
专营传统城门楼等建筑模型(芦苇制作)等 |
“迎熏风”当店 |
恢复老当店,进行传统当铺文化展示和参与。 |
文化传承纪念地 |
状元府名人馆 |
位于北大街原状元府,展示状元府主人范氏清同治武状元的生平,以及广府历代以来的名人事迹 |
广府历史博物馆 |
位于东大街武汝清故居,除了展示武汝清的生平外,主要展示广府的历史沿革、军事史迹和文物展览。 |
广府传统城池博物馆 |
位于东北角皮塘处,结合元代夯土墙建设一处展示中国古代传统城池文化的展览研究中心。 |
文庙遗址公园 |
位于育贤街北侧,主要结合文庙大成殿遗址,展示中国传统文庙的布局和文化内涵。 |
“三山四海” |
主要是在城内的三山四海处立相应的标志碑牌,展示广府独有的“三山不显四海不干”文化。 |
府衙牌坊 |
设立“三辅襟喉”牌坊,标志府衙的位置 |
县署望柱 |
设立“聪山毓秀”、“滏水流香”望柱,标志县衙的位置 |
清晖书院 |
护城河东北角原书院旧址恢复,定期举办传统书院文化和太极文化交流活动。 |
文昌阁与魁星楼 |
标志古城文风昌盛,崇文习俗。 |
申氏祠堂 |
结合申家祠堂,展示申氏家族的文化渊源。 |
恢复老地名 |
主要是指将一些已经合并成一条街巷名称的传统街巷名称恢复,并沿街在相应地段设置地名碑,展示地名文化。 |
具体见非物质文化传承规划图。
第十七章:重点地段详细规划
第一条 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规划
第一款 沿街建筑立面综合评价
广府东西大街和南大街、北大街沿街建筑立面的历史风貌大多无存,少部分保留的传统立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根据保存的完整程度,建筑立面可分成四个等级。
可以恢复原貌的:此类建筑是指历史建筑中那些建筑立面形式完整、建筑质量较好但建筑局部有损坏、改造的,通过对建筑保留历史构件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将历史构件残缺部分通过模仿补全的;老街上的保护建筑、历史建筑全部及一般历史建筑中保存较好符合上述条件的,划为可以恢复原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