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产业聚集区
第三十五条 集群化的产业聚集区布局
加快生产要素集聚,以集群化的主要农业产业区、加工制造业聚集区、临港基础产业聚集区、重型装备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国际性物流基地和特色旅游区为主体,以各类专业化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为依托,合理布局城乡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空间的调整优化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构筑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产业体系,努力打造重要的世界制造业基地。
第三十六条 主要产业聚集区
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保持地区发展积极性和发展活力,根据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升级要求,大力引导不同地区各类产业的空间聚集和整合。
1、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巩固传统与特色产业优势,结合生态农业发展,大力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城郊型农业生产基地、现代林业生产基地以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构筑布局合理的农业产业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依托现有基础,重点提升中部机电建材业、东岸电子电气业、西岸家电五金纺织业等三大加工制造业聚集区的发展水平,推动区域内加工制造业的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强化珠江三角洲现有产业优势。
3、合理利用港口和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广州南沙、广州花都-白云、珠海西部地区-江门银洲湖、惠州惠阳-大亚湾等四大临港基础产业聚集区和重型装备制造业聚集区,鼓励广州东部地区、佛山三水、江门开平、东莞虎门港区、肇庆高要等地区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重型化调整。
4、充分发挥“脊梁”地区中心城市的教育、科研能力,集中培育珠江口湾区中部、东岸和西岸的四大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鼓励肇庆大旺、惠州仲恺高新区等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5、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广州、深圳、珠海三大国际性物流基地,培育佛山、惠州、肇庆等专业化、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东莞、中山、江门等地区性物流中心;加强粤港澳海港、机场联运,整合区域物流资源,按照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的布局模式,打造国际化物流体系。
6、保护、发掘珠江三角洲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精心塑造以名山风景旅游区为核心、沿海休闲旅游带和历史文化旅游线为主干的“绿色之旅”,推动多类型、多层次的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第三十七条 主要产业聚集区发展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