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地布局。
按照总体定位,将园区用地划分为核心功能用地和支撑功能用地两大部分,高科技产业和直接相关的中试、研发是科技园的功能主体,其余部分是主体的支撑,围绕主体布置。按照两大系统包含的不同功能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例如支撑系统进—步划分为居住模块、商业模块、教育模块等。产业系统则可划分为产业模块和研发模块。而组团是模块的基本组成单元,如产业模块可由电子园、生物园、软件园等不同的组团以及综合组团构成。2.3.2中心区城市设计
该方案将中心区规划用地由北向南分为商业、行政、办公、服务、中心绿地、研发五个区。在办公区安排了两座主要建筑:北侧由两幢点式高层写字楼(130m)和一幢点式超高层写字楼(350m)组合而成的连体建筑构成科技园的建筑制高点;南侧为板式高层写字楼,两座建筑之间为围合的下沉广场。该方案的不足主要在于:与城市南部等外围地区衔接不够;用地结构不够合理,防护带用地所占比例偏高;中心区建筑容量偏大,似乎是城市中心区的作法,而不是高科技园中心区的作法。
2.4美国李名仪设计师事务所方案
2.4.1分区规划方案

美国李名仪设计师事务所方案
(1)定位。
方案将科技园定位于“科技城”。其功能和服务的多样性将促进本地区的高技术发展。
(2)用地布局。
规划构思以中心区为核心,在土地使用上与多用途区、高科技发展区、居住区和开放空间这四个基本区域相结合。
多用途区包括居住、研发、零售娱乐设施,以及一些商业办公空间,其用地与规划中的运河相平行。高科技发展区与多用途区相平行,与商店和服务设施之间交通便利。居住区沿着甬江布置两个居住区,将安排中低层住宅,与多用途区的住宅相比,这两个居住区将提供更为宽松,更具私密性的住宅。2.4.2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
方案安排了四个主要建筑:科学中心、宾馆、会议展示中心及行政管理大楼。中心区与科技园区的北部地区组织成平行走廊式结构,包括主要的多用途区、高科技发展区和开放空间区,在这个意义上,中心区要起到宁波市科技园区“眼球”的作用。
中心区主要建筑的设计力求表现清晰的建筑特征,以表达高科技中心的特点,同时突出其绿色特征来展示科技园的生态协调性。中心区围绕人工湖而建,四个主要建筑面朝水体,由中庭将各个建筑相连。
方案的最大不足是深度不够,只是一个概念规划,同时,预留用地太多,操作性不强。3专家评议意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符合实际,总体布局较为合理,园区道路系统与城市周边的关系衔接较好。中心区的位置比较合适,但与甬江缺乏有机的联系,同时中心区的规模和空间组织尚须进一步研究,作方案比较。
新加坡裕廊国际顾问有限公司方案。专题研究深入细致,成果内容丰富。规划目标和发展战略明确,用地规划的构思方法和步骤合理。用地布局考虑滨江景观较好。基础设施的安排比较具体细致。但用地功能布局与城市周边地区缺少协调性,中心区的位置结合现状考虑不够。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园区定位较准确,用地布局结构清晰,对现状的结合较好,但与城市南部等外围地区衔接不够,用地结构不够合理,防护带用地占比例偏高。中心区建筑规模偏大。
美国李名仪设计师事务所。背景分析充分,对园区定位明确,并提出了不少富新意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思路。中心区城市设计构思具有科技园区的特色,但规划深度不足,与分区规划的内容要求有较大的距离。规划布局对现状的考虑也不够周全。
(本次规划国际征集,得到了宁波市规划局局长周日良、副局长王丽萍和宁波市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王永康、副主任楚建鲁等领导的多次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作者简介]胡志山,男,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张剑平,男,宁波市科技园区管委会建设局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