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
“环支交互”式道路设计
道路设计方面采用外环主路与区内支路结合的方式。环路作为小区与外界的主要联系道路与内各支路兼做消防通道,既保障居住区内部的完整性同时又确保本区与外界联系的无障碍性。区内各支路作为区间交通主要道路与外环路相衔接,通过西、南、北临规划路一侧的3个出入口很好地形成了交通的内畅外达。
景观绿化
“双廊双核散点”式的均好景观布局。
以小区中心为原点分别在南北、东西两个方向布置景观绿廊并延伸至小区边界,使其在整个小区内呈风车状四面辐射,确保区内各个方向的景观均好性。局部设计上,在西北、东南方向配以两个组团景观核心作为风车绿廊的景观辅助;区内依地形、建筑散点式布置多处景观小品、游戏沙坑、座椅、低矮灌木等避免视觉单调感并驱除设计死角。景观中心纵向水体的引入以及木质挑台的搭配,成为区内景观亮点,水花翻飞的灵动为整个住宅区增添宜动宜静之感。区内西北角街心公园内及小学校园内点缀小规模水景,尤似海浪生花般对主水景形成衬托。
由近及远看,一抹绿带指向性地从南侧主出入口把景观渐次展开为门前叠套的浅色硬质铺装弧形广场,嵌加一方水和雕塑,由南及北,水体蜿蜒流淌,所经之处或有形状不一的铺装,或又曲折衍生出宅间小路,时而凌驾于水面之上的木质挑台更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
水体使用旱溪式设计。水面下铺装各色鹅卵石,使冬季抽干水即成枯山水的景观效果,使小区景观冬夏皆宜。通氧净化技术的采用则有效保持水体清澈。整体景观设计服务基地内也辐射基地外,为城市环境对话关系提供了内外互动的良性循环模式。
建筑单体
1.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与规划区内建筑保持风格一致,均为后现代主义风格。色彩以大气灰色为主,配以暖色点缀。营造大方、现代的居住建筑群。第五立面设计为凹凸格子状,摒弃了传统平面设计的单调感,又不花哨,充分考虑到了建筑的经济性。

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