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郴州市旅游地域组织规划
第五十九条 分析郴州在全国旅游网络体系和湘粤港澳赣桂区域旅游网络等级体系中的位置,制定旅游目的地网络组织规划,提出网络化发展战略模式。
第六十条 在全国性区域旅游网络中,郴州属于三级节点。在湘粤港澳赣桂交接地区旅游地域系统中,郴州处于地理中心位置,具有发展成为区域旅游网络枢纽的潜力。在湖南省“一心四区”格局中,郴州有望与长沙、张家界形成三足鼎立态势,成为湘南旅游中心城市和全省旅游网络体系的重要结点之一。
第六十一条 调查数据表明,无论从旅游交通系统组织,还是从旅游客流的空间联系来看,目前郴州仍然只是湘粤区域性旅游目的地。要通过培育和形成郴州旅游的核心竞争能力,特别是对周边旅游资源与市场的整合能力,逐步提升郴州在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网络,乃至在全国旅游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根据郴州市发展条件,处理好“入网”和“建网”的关系,实施“入网”主导的网络发展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服务空间扩展战略,与周边旅游目的地形成利益互动的网络竞争格局,力争在规划期内使郴州发展成为全国旅游目的地网络沟通南北的重要一环,成为在湘粤港澳桂赣边界地区旅游资源与市场组织中具有枢纽作用的区域旅游网络结点,成为湖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第六十二条 空间格局
郴州旅游空间格局是以郴州城区为核心、以外围的山水双环线的“同心圆”,由圆心向圆周辐射的半径轴线在旅游功能上体现为郴州立体网状的旅游交通格局,大部分类别的旅游产品多分布在圆环沿线。
郴州市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是由点到面的系统化过程,将走过从“点轴开发→极核带动→网络环”发展过程。首先明确“同心圆”环状总体格局和东部优先发展的现状,发挥郴州市城区、东江湖和莽山的3核心带动作用;其次是重点实施“一区两带九点”的点轴开发模式,近期重点建设以郴州城区为核心的城市旅游圈、东江水域旅游带和湘粤边界旅游带。第三,为配合点轴开发和协调互动的战略构想,确定9个发展极核基点,包括“内四点”,由资兴、汝城、永兴和宜章组成;“外五点”,由桂阳、嘉禾、临武、桂东、安仁。最后建设为“网络式”环状发展格局,实现从旅游空间上与外界的全面接触。
最终形成“1234”格局:
一个中心郴州城区
两个轴带–东江水域山水情怀峡谷风光旅游带
–湘粤边界原始森林山地温泉旅游带
三环–环城旅游度假带
–旅游水环线
–旅游山环线
四区–中部林邑古城现代风光旅游区
–东部东江水域山水情怀旅游区
–南部湘粤边界森林温泉旅游区
–西部名人遗址民俗民风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