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内客源市场走势
未来国内度假需求取决因素为: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收入增长、私人汽车拥有量、工作与闲暇时间、消费模式与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市场的成熟程度与度假模式的相应变化。
近来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居民出游力不断提高。同时居民闲暇时间增加更促进了国内旅游的蓬勃兴起,1996年以来双休日制度的实施,导致了周末旅游和短途旅游的兴起:“五一”、“十一”和春节假期的延长,形成了国内旅游的三个黄金旅游周;带薪假期制度逐渐被更多用人单位使用,使得更多人能够拥有更灵活的休闲度假时期。
在这种经济普遍增长,国内旅游总量不断增加的总体趋势下,未来中国国内旅游的消费模式将发生变化,主要趋势是:
(1)传统的被动观光需求减少,对参与式的度假活动和回归自然类型的度假活动兴趣提高。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教育旅游等体验型旅游蓬勃发展:出境旅游、生态旅游、特种体育旅游等其它类型的专项旅游已经起步;
(2)自助旅游将会占主导地位;
(3)短期旅游成为许多国内居民的首选旅游方式。一项1999年初由德国欧洲旅游研究所进行的调查就表明,中国旅游者倾向于短程旅游,如周末旅游和大周末旅游。但中国人通常不喜欢高强度体育活动和硬探险旅游活动,而宁愿走进大自然,享受一些诸如骑马、烧烤和钓鱼的活动。
(4)对传统文化特色产生浓厚兴趣,把文化景点与自然景点结合起来;而自然和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游客量将有所增加;
(5)几大长假及带薪假期形成了极大的旅游市场机会;
(6)互联网也许会成为人们进行旅游选择的重要信息源地。国内游客的出游倾向具有以下特征:地区经济的梯度差异和个人收入的梯度差异,导致我国旅游具有从低消费的普通观光到高消费的特种旅游的梯度变化特征,形成类型多样的旅游活动谱。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由低到高的逐渐增加,其出游倾向的特点表现在:
①常规的观光旅游由历史文化胜地的大容量观光向自然风景地的小容量观光转变,由传统自然风景地域向新开发地域转变;
②民俗风情放、休闲度假旅游、教育旅游等体验型旅游蓬勃发展;
③出境旅游、生态旅游、特种体育旅游等其他类型的专项旅游已经起步。
三、客源市场预测与定位
1、影响未来客源市场的因素
(1)三峡工程建成的影响
2003年三峡工程开始发电,2009年三峡工程全面竣工,将形成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和“高峡出平湖”景观,游人将猛增。大江截流后,游船过坝的时间延长,大部分游客将选择上岸换乘,造成游客在坝区停留的机会增多。这些因素无疑都将使游客数量和滞留时间有一个大的飞跃。
(2)全国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宏观经济已经连续20多年高速增长,尤其是城镇居民形成了强大的出游力。巨大的城市人口绝对量保证了中国旅游业具有广阔客源市场的先天优势。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规划目标,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生活水平,在这过程中,农村人口出游率与人均花费也将随之提高。宏观经济基数为平稳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专家预测,全国旅游业在21世纪前10年的发展速度约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