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以其独特的区位和背景优势及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使其成为未来三峡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黄金项目”,具备很大的开发潜力。然而,潜力毕竟不等于现实,要实现其潜力还有赖于诸多因素,诸如项目开发与建设的质量、管理水平、后续项目的开展效果、与周边景点的联合能力等等。
必须注意,建成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旅游度假单元的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目前的用地范围较为急促,除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外拓展空间外,目前其内部项目的建设和格调的升华,以及56个民族个性风格原汁原味的贯彻就显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该村开发建设成败的关键。
四、旅游容量分析
旅游环境容量或旅游目的地承载能力指在一个时期、某种状态或某种条件下,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在保证系统和功能不受破坏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又称合理容量、最大游人接待量。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容量的极限值和一个最适值,游人的过度密集会引发许多环境、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乃至影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容量风景区确定最大游人接待量,以保证风景区的最大利用效率,但旅游规模超过了其本身的环境容量,不仅影响了游人的观光效果,而且影响了旅游资源的长期利用,增加了维修及管理费用,使其利用效益大大下降,可见,它对旅游资源、旅游需求、环境与发展均有一定的预警功能。旅游环境与容量必须考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除资源配置外,还须注意人与自然、人与人(旅游者之间,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现在和未来等关系,为了景区旅游资源得到良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一定要有计划地接待游人,不允许无限制地超负荷开放。
采用著名旅游地理家保继刚提出的方法,旅游环境容量按如下步骤确定:
(1)先计算旅游区内旅游环境容量值(人次/日)
SiT
Dai= ——— (i=1,2,….n )
Skit
式中:
Dai——第i类旅游点环境容量(人次/日);
Si ——第i类旅游点的面积(平方米);
T——旅游区每天开放的时间(小时);
Ski——具有代表性的某种旅游点游人最低限度活动面积(平方米);
t——游人平均游览时间。
(2)再计算该地区总旅游环境容量,它为该地各旅游点环境容量之和,即:
n SiT
Da=∑———(i=1,2,….n )
i=1 Skit
Da即为:旅游区的环境容量,代表该区在人为控制下,每天能接待游客的合理数量;
Da乘上旅游区全年开放的天数,即为全年合理容量。
上述公式考虑了旅游区不同的景观特征(绿地与水面的环境容量是不一样的),由于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几乎全为山地,故可以将整个旅游区乘以不一致性系数β=75%后,看成是相对一致的:因为整个度假村征地面积为66670平方米,取其80%为度假村面积;又由于村中建筑面积所占面积比例较高,故再乘上因子70%,这样游区的有效面积 S’=66670×80%×70%平方米 。T取平均开放时间13小时,(8:00-19:00)。对于SK’,已知古典园林游人密度的低限为20 平方米/人,此处亦取此值。T取游人平均游览全村花费3.5小时(注意:此处仅为对度假村内的旅游容量进行计算)。因此,求得度假村旅游环境容量为:D=5200人/天。对于同时在村中游客量,根据上述分析,计算得
d=[66670×80%×70%/20]×75%=1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