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西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规划
( 一、回族 二、东乡族 三、保安族 四、撒拉族 五、土族 六、裕固族 七、维吾尔族 )
(八、哈萨克族 九、塔塔尔族 十、乌孜别克族 十一、柯尔克孜族 十二、塔吉克族 十三、俄罗斯族 )
一、回族——高房式回族民居
回族,有人口860多万,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 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汉语为回族的共同语言,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动中 ,回族保留了一些阿位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在边疆民族地区,回族人民还经常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二、东乡族——平房
历史上被称为“东乡回回”、“东乡蒙古”、“东乡土人”等。泛指古代中亚一带的穆斯林。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东乡族。目前有人口373669 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乡族语基本上同蒙古语相同,同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晓汉语、汉文。东乡族在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基本和西北回族相似。人人喜唱“花儿”民歌,曲调高亢嘹亮,自由奔放。
三、保安族——土平房
保安族,有人口11 000多。“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青海省循化县。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 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与当地回、东乡等民族大体相同。
四、撒拉族——四合院式平顶房
撒拉族,有人口87 000多。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州县。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的乌古斯组。由于和邻近的汉、回、藏等族交往,也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的词汇。无文字,通汉文。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其生活习俗大体与回族相似。
五、土族——日麻
土族,现有人口19万多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和、大通两县,其余散居在同仁、乐都、门源等地。土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内部又分互助、民和、同仁三大方言。部分土族兼通汉语和藏语。土族无文字,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汉字和藏文。土族普遍信仰喇嘛教。
六、裕固族
裕固族,现有人口12 000多,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现使用三种语言,一种是西部裕固族(一称尧乎尔语),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一种是东部裕固语(一称恩格尔语 ),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再一种是汉语,主要分布在酒泉黄泥堡和肃南双海地区。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裕固族主要信奉喇嘛教。在风俗习惯上近似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