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乌孜别克族——”阿瓦式”住宅
乌孜别克族,现有人口14 000多,分散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和北部,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和睦相处。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孜别克文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通晓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乌孜别克族信仰伊斯兰教。
长期以来,乌孜别克族与维吾尔族人民杂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在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 相互渗透,渐渐形成了在风俗习惯、饮食起居、宗教信 仰等方面彼此相近的特点。
十一、柯尔克孜族——毡房
柯尔克孜族,现有人 口14万多。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 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斯、昭苏、额敏等县。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实厥语族。分南北两种方言。自历史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后,开始创制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在各民族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许多柯尔克孜族人已兼通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
十二、塔吉克族——“石屋”民居
塔吉克族,有人口33000多。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少数散居在该县以东的莎车、泽普、叶城、皮山 等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地区。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信仰伊斯兰教。
十三、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有人口13000多,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市等地,其余的散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区。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在社会上,他们都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中,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他们也讲俄语,使用俄文。俄罗斯族多信仰东正教。
第十九章 西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规划
(一、藏族 二、门巴族 三、珞巴族 四、彝族 五、哈尼族 六、傈僳族 七、拉祜族 八、基诺族 九、景颇族 )
( 十、阿昌族 十一、白族 十二、纳西族 十三、羌族 十四、普米族 十五、独龙族 十六、怒族 十七、佤族 )
(十八、德昂族 十九、布朗族 二十、傣族 二十一、苗族 二十二、布依族 二十三、侗族 二十四、水族 二十五、仡佬族 )
一、藏族——碉房
藏族,有人口459万多,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 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汉语的称谓,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博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兑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娃”(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藏族信仰佛教。
二、门巴族
门巴族,现有人口7000多。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县和错那县。林芝、察隅等县亦有分布。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语、藏文。普遍信仰藏传佛教。
三、珞巴族
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有人口230多。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瑜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地最为集中。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地方言差异较大,少数人通晓藏语和藏文。珞巴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保留着刻木结绳记数记事的原始方法。直到2 0 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刀耕火种兼营狩猎,大型猎物平均分配的古老习俗,至今还在沿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