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项目空间布局
2001年9月,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组织了由夷陵区委副书记、区计委副主任、区旅游局局长、三斗坪镇委书记副书记和镇长、汇华公司董事长、总经济师和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组成的项目总规、详规座谈会。会议决定项目立项以来逐步形成的大思路、大框架不变,即:项目的区位不变,民族文化的主题不变,32层民族商旅大厦的设计不变,表征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长城”建设方案不变。空间布局按照上述“4个不变”的基础进行规划。
(4)单体建筑意象
按照中华56个民族的典型民居特色,设计原汁原味度假山庄,营造民族文化氛围,使游客真正体验到各民族的文化,32层民族商旅大厦要体现民族风格,其色调要与度假村整体协调。
第二章 区位分析
( 一、区位优势 二、周边资源 三、地域竞争与合作 )
一、区位优势
从宏观区位上,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处于张家界-武陵源-东湖-武当山-三峡这一旅游圈层的中心位置,同时又是神农架-宜昌-武当山鄂西旅游金三角的重要一角。从区域尺度上,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位于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大坝之畔,东距葛洲坝仅20公里,正对“亚洲第一跨”——西陵长江大桥,南依雄峙伟岸的黄牛岩生态旅游风景区,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分析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的区位优势,不能不借助宜昌的区位优势,宜昌作为我国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港口,是连接重庆、武汉的中点,又是三峡游的起点或终点。三峡大坝的兴建为三峡坝区和库区建成世界级风景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的区位优势可从经济区位、旅游区位、文化区位和交通区位4个方面不分析。
1、经济区位
依据中国经济发展“T”形战略构想,中国经济发展以沿海和沿江为重点发展轴线。葛洲坝工程的修建、三峡工程的开工为沿江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度假村所在的宜昌市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是三峡开发区的中心,享受沿江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随着对外开放从沿海向沿江、内地的推进,“宜昌•三峡”地区将成为国内外资金、信息、人才、物资大量涌入的“特区”。宜昌市作为全国29个重要发展地段之一,湖北“大三角”经济发展格局重要一角,起着呼应浦东,联系武汉、重庆,服务三峡作用,是长江经济带中的“一颗明珠”,是南北对应、东西结合的“二传手”。
2、旅游区位
三峡地区历来是国内外游客倍受青睐的地区。长江三峡不仅有丰富的水利资源,还有悠久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在“中国旅游胜地40佳”中,长江三峡独占三席(长江三峡、巫山小三峡和葛洲坝工程)。三峡还被列入“中国10大风景名胜”。震撼寰宇的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无可争议的跨入世界级景点,成为神州大地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三峡也将成为世界旅游区。
度假村所在宜昌市,凭借自身的旅游景观和资源,跻身于“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并逐步向著名文化旅游区位发展。湖北首提出:“经过15年的艰苦奋斗,在三峡工程全面竣工时,把宜昌建成以旅游为特色的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风纪文明的国际性现代化城市,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电基地,新型的工业基地,一流的风景旅游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宜昌市提出:将宜昌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新兴的工业基地、重要交通枢纽和通江达海的商贸口岸”。宜昌市作为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的出入站点,向西可以向长江三峡延伸,向北有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东部又是中国著名的三国文化区,向南可以延伸到湖南张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