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地毗邻三峡大坝,正对西陵长江大桥,背依黄牛岩生态旅游风景区,直面西陵峡。西陵峡不仅有“鬼斧神工灯影峡”、“山奇水险黄牛峡”、“三峡最大的古地、建筑黄陵庙”和“三峡第一石——灯影石”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更具有久远的远古遗址文化、巴楚文化、抗战文化等景观,为这里赋予了浓郁的气氛。两坝的崛起,进一步使坝区成为了世界级旅游胜地。三峡大坝建成以后,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将成为观三峡大坝最理想的位置,坝区主要的度假、观光游览胜地。长江三峡旅游专用码头紧靠度假村,这里将成为三峡旅游的“黄金节点”。
3、文化区位
夷陵远古属于西陵部落,商周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时为楚国西要塞。这里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史学证明,巴文化是三峡地区重要的文化,巴人起源于宜昌市清江。今人考证,土家族的发祥地武落钟离山就在清江长阳段都镇湾一带。现今鄂西、湘西、黔东南一带的土家族都是巴人的后裔。巴楚山水相连,交往密切。巴楚文化是巴文化与楚文化浅层交汇和深层融合的总称,是包容哲学、文学、艺术、饮食、建筑及民族风情的一种全方位、综合性的文化,是不断发展创新却始终保持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一种演进型文化。巴舞、楚乐、巫歌更独具特色,经久不衰。巴舞仍是全国民间文艺中的一朵奇葩。土家族民俗文化是生命力强、开发价值大、誉为华夏文化、东方文化大树中的重要一枝。神农炎帝、轩辕皇帝、嫘祖娘娘、大禹治水、屈原橘颂、昭君也塞、诸葛陈兵等历代名人更为这里的文化增添魅力。近代以来,为三峡工程而奔波的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及其他国家领导人,使这里的文化积淀更具色彩。因此,夷陵区从古到今都具有国内外独特的文化区位优势。
4、交通区位
宜昌市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宜昌市是游客游三峡并连接道教名山、名人故里、森林旅游和生态考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湖北省风区位条件分析,宜昌市是吸引恩施、武汉、孝感、潜江和十堰等地游客的中心地。目前,从宜昌至度假村有大坝专用高速公路相连,交通条件极为便捷。
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周边的交通条件更是方便。东侧100米处是三峡坝区旅游专用码头和杨家湾客运码头。内泊高速水翼船,1小时可达宜昌市,6小时可达万县市,1天可达重庆市。西侧200米处是正在规划建设的沪渝高速公路客运中心。过西陵长江大桥,上三峡高速公路30公里便达宜昌市中心和三峡国际机场。
目前,三峡坝区日车流量1000余辆,船流量500余艘,人流量25000人次,物资集散180万吨左右,其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水、陆、空三通其便。
二、周边资源
三峡•民族文化度假村毗邻正在兴建的三峡大坝,周边地区不仅有类型多样、品味极佳的自然景观,而且有历史久远、内涵深刻的人文资源,为度假村旅游资源的空间配置与组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1、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主要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坝顶全长2309.47米,坝高185米,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1820万千瓦。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旅游、供水综合性功能。将拓宽和加深河道650公里,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该工程在防洪效益、水利发电、改善航运和移民工程等方面有20多项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