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项目实践
3.1 着眼于可持续与长远发展的大华山战略规划
(1)遵循道法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总原则
大华山区域的主题"流连山河之间、体验道教文化",体现的既是一种道法自然、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又印证了"3S+3L"理论中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国的为山水之国,西岳华山、母亲河黄河,都是耳熟能详的资源。流连其间,感受到的是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道教强调人与自然万物同生共运的浑然一体,强调生态系统的自然、和谐、生命和健康,反映道、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故老子在《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乃道教和谐思想的最高境界,它反映的生命系统与自然生存环境系统的相互协调的最佳形式。
(2)大华山地区旅游发展策略
华山是国家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应当遵守《国家遗产公约》,在保持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与合理开发,切实保护好这份人类共同的财富,使华山旅游资源能永续利用,使其不仅能满足当代人日益增加的多样化旅游需求,也要保证能满足后代人的旅游以及发展旅游的需求,使旅游可持续发展。具体发展策略如下:
第一、科学管理、合理开发、保护生态环境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将是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时期,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华山作为国家"双遗产地" ,属于国家级的垄断性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巨大。"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将成为人类进入经济发达时期,追求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然选择。据统计,自1979年以来,华山旅游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2006年旅游总量达91万人次。如何处理好迅速增长的旅游需求与旅游环境承载量的矛盾,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是华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有效的保护华山的生态环境,可引进分流机制,通过控制游客的旅行方式来避免时间和空间上的过度拥挤,必要时,要牺牲眼前利益,实行人数总量控制,避免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遭受破坏。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旅游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和保护设施,实行科学管理,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旅游者和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环保意识,避免快速增长的游客和大量不文明旅游行为对环境的破坏。在节假日、旅游黄金周,可组织部分中小学生在景区内担任环境保护的义务宣传员和监督员。还要健全保护华山生态环境、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地方性法规,使其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第二、整体策划、长远规划、准确定位、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保证华山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以系统的方法对华山旅游发展战略进行整体策划,要对华山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形式和内容、旅游风格和特点以及旅游市场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和策划,制定出近期、中期、远期旅游发展战略目标,设计出一个独特的、具有鲜明个性又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整体性形象。特色是旅游发展的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华山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丰富珍贵的生物资源、独特典型的地质之宫、奇特梦幻的气象景观和悠久厚重的佛教文化,就是华山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因此华山应定位在形成以道教圣地、休闲生态旅游和现代旅游为结构链的旅游产品体系。要突出旅游产品的地方特色和垄断性,开发出不可重复性和不可模仿性的拳头产品,并根据客源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提高和完善产品的品质和结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
第三、生态观光游、道教朝拜游、休闲度假游、商务会展游并重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已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旅游,旅游消费向多元化发展,旅游者更多的追求新、奇、休闲、康体、娱乐和参与性。因此,华山旅游的开发规划,应为旅游市场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丰富旅游活动行为结构,增加参与性强的休闲、度假、娱乐、康体等项目,为游客提供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充分展示自我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