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98-2020年)》,江苏省人民政府,2001年7月;
《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年12月;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11月;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
第六条 规划期限
2000年为规划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分近、中、远期。近期为2001-2005年;中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 历史与经济、社会环境分析
第七条 旅游发展阶段
建国以来江苏省旅游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接待事业型阶段(1949-1977年):旅游在性质上为非盈利性的事业,以接待为主要任务,文革期间趋于停滞;
转型阶段(1978-1990年):旅游由接待事业型向产业型发展转变,旅游发展加快;
产业化发展阶段(1991年至今):在市场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同时,旅游成为产业,增长方式以外延为主。
第八条 旅游发展经验与教训
江苏省旅游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快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依托经济、服务公众作为发展的立足点;把政府主导、社会齐上作为发展的动力;把丰富产品、拓展市场作为发展的核心;把协调配合、优化环境作为发展的保障。与此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应该更加注重市场营销导向;注重产品、服务和体制的创新;注重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注重旅游与自然、文化和社区的和谐共处;注重规划的宏观指导和实施;注重培养产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第九条 经济环境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日益明显。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速度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大幅度地加强双边与多边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对中国旅游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中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已经提前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并顺利迈开第三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等省(市)将在规划期内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国家将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把旅游和文化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增长点;国家确定江浙沪旅游区为全国旅游发展四大核心区之一。
沿海、沿江以及沿新欧亚大陆桥地区将是全国经济增长率相对较高的地区;上海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能力的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和我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之一;规划期内人民币会实现自由兑换;
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强劲,并成为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800美元,进入旅游的高收入弹性阶段,旅游需求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