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条 社会环境
中华文化将逐步成为世界文化格局中引人注目的一极;
世界和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江苏省及上海、浙江等省市成为城市化先发地区,达到更高水平;
国家推行长假期制度和带薪休假制度,居民闲暇时间的利用更趋弹性化,旅游需求个性化和旅游产品多元化增强,散客旅游、出游次数趋多,停留天数趋短;中产阶层总量迅速扩大,拥有私家车的家庭将大量增加,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
奥运会、全运会等重大体育活动和各种经贸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上海过境免签时间的延长乃至今后沪、宁两地落地签证政策的实行将为江苏入境旅游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技术环境的改善将有力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市场、分销、销售和传播会带来深远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扩展了服务性产品的营销渠道;交通技术不断提高,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国际、国内旅游的可达性将大幅提高;新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更多的现代建设成就成为重要的景观和资源。
第三章 资源与市场分析
第十一条 旅游资源总体特征
旅游资源典型性和过渡性兼备,旅游资源多样性和人文资源品位高在全国居于比较突出的地位。
第十二条 旅游资源结构
自然与人文交融,以水见长的人文化的自然旅游资源在全国别具一格,成为著名的中国水乡;以“古都名城、吴韵汉风”为主脉的自然化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世界级影响力。
第十三条 资源空间分布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密集,苏南地区尤为突出,是全国旅游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旅游资源空间组合良好,形成了沿长江、环太湖、沿海、楚汉文化、徐宿淮五个旅游资源集聚组团。
第十四条 旅游资源开发的区域条件
旅游资源开发的区位、交通、市场、资金、人力、技术、管理等区域条件总体上是十分优越的,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第十五条 入境市场地位
江苏是我国重要的入境旅游大省,居于全国前五名,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总收入持续增加,但人均外汇收入却有所下降。
在入境游客的构成上,全国主要以港澳台游客为主体,江苏以外国人为主体,其次是台湾同胞、港澳同胞。
入境旅游花费以交通、住宿、购物为主,三者所占比例超过60%,长途交通花费较低;同时,游客的消费偏好呈多样型发展,对娱乐、购物的需求呈现扩大态势,而餐饮花费相应有下降趋势。江苏旅游购物具有一定优势,与全国其他旅游发达省份相比,游客购物花费比重及总量都居前列;而娱乐花费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江苏对外开放程度和文化大省的地位不协调,尚待挖掘。
从游客的评价来看,入境游客对江苏省的服务质量和文物古迹资源普遍持有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