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依托“侨乡”的独特优势提出“山海联动”的战略方针,发展大旅游、培育大市场、形成大产业。为此,江苏省应同样树立大旅游观念,积极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推动敏捷旅游的实现,强化市场渗透,以特色促销争取台湾客源。
山东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功能,推动旅游产品的创新,特别突出休闲度假的开发力度、强调走国际化道路。为此,江苏省也应积极加大政府投入,拉动旅游经济跨越式增长;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集约增长战略和空间扩张战略等进行积极应对,强化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获取竞争优势。
第五章 优劣机威分析
第二十七条 发展优势
区位优越。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紧邻将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的上海。同时,江苏也是沿海、沿江、新欧亚大陆桥等人口、经济密集带的结合部及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结合部。江苏地缘上的优势使其成为中国对外商务经济和旅游经济的直接腹地,从而有能力成为国际旅游的门户和国内旅游的核心。
可进入性强。已经形成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等为节点的发达航空运输系统;境内运力强大的铁路网成为周边省份和中远程游客进入江苏省的主要通道;已经形成网络化的高速公路体系,过江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快。
区域需求优势。江浙沪富庶的居民具有较高的出游能力,而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继续扩大旅游需求。江浙沪居民综合素质较高,对旅游时尚的跟进超前于其他区域,为旅游发展指示导向并延长生命周期。
旅游资源丰富。以水为载体集东方水乡之大成,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主题;曾间断而又多元并存的文脉传承从时空三维角度塑造旅游开发格局;有独特性的人居环境;旅游建设资金充足,资金动员潜力大,人力资本充裕。
行业先发优势。江苏省旅游发展起步早、速度快,根基扎实,旅游业增加值已经占到gdp的3%以上,在全国省域体系中居于前列,旅游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信息、金融、教育等外延服务能力较强;多年来积累了相对丰富的旅游经营管理的经验、知识和人力资本,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旅游产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联产业优势。江苏省产业部门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能够为旅游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且在旅游经济活动的带动下也能为其自身培育出新的增长点;江苏省以第三产业为主的部门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可从资本运作、技术引进、社会化专业服务、后台保障等方面实现旅游开发的“高级化”。
战略性政策优势。江苏省地处全国战略性旅游空间格局四个核心之一的江浙沪旅游区,将得到发展政策上的适度倾斜。江苏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旅游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及促进苏南、苏中、苏北整体协调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区域内部相对地位的提升无疑是大发展的巨大动力。
第二十八条 发展劣势
市场占有规模不足。江苏省旅游发展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在全国旅游市场上的份额较低,与京粤沪仍有相当距离、与浙闽鲁没有拉开距离。
观念与机制比较落后。旅游区(点)企业化经营观念和市场运作机制滞后,缺乏应变能力和开拓精神。新的投融资观念与管理机制薄弱,忽视品牌特别是联合品牌的打造。
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休闲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开发尚没有形成优势;苏南、苏中、苏北旅游发展不均衡,大量旅游资源未被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