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空间容量安全
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可持续的旅游发展必须在合理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特别是要保证空间安全容量。各景点、历史建筑,当游客数量超过安全容量极限时,要严格关闭入口。可根据旅游者数量的季节变化制定旺季、平季、淡季的不同门票价格,有效控制旅游者数量。
(六)卫生防疫
夏天是旅游旺季,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所以要严格管理饮食卫生,防止传播疾病,特别是要严防游客群体性食物中毒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旅游区游客集中,人口密度较大,应做好控制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预案。
(七)洪水预防
加强气象预报和水文监测工作,建立对旅游者和经营者的报警提示系统,及时分布水情状况通报。河道和水库中各种旅游设施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泄洪或躲避洪水的功能。
(八)用电安全
注意各种带电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防止漏电和火灾。
(九)避难场所
因地制宜建设旅游安全避难区。亦可将区内各大广场、旅游景区附近的开阔地兼作紧急避难场所。避难区为景点附近的露天地带,既可用作紧急情况下疏散人群进行避难的场所,又对区内建筑结构、环境质量、视觉效果有特殊的保护意义,使景点免于遭受环境污染、新建工程、开发项目以及人、车的影响。避难区内的空间材料、设施、设备都应与整体环境协调。
第九章 旅游保障体系规划
一、旅游管理体制与政策建设规划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管理体制与政策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建立适宜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新型旅游管理体制及政策体系,是保障安源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得以顺利实施和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体制保障。在调查中了解到,安源区内目前仍存在一些体制及政策因素导致的矛盾无法解决,严重制约着全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些因素及其影响主要包括:
1、资源管理权与投资开发权之间的矛盾制约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分属于不同的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管辖,这种资源管理权与投资开发权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多源于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文物资源管理权及文物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文物资源管理历来采取属地管理模式,由地方政府授权所属的地方文物管理部门管理。应该说地方文物管理部门拥有文物资源的绝对管理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文物管理部门所拥有的对文物资源的绝对管理权与对文物资源的收益权紧密联系在一起,拥有资源管理权就意味着拥有资源收益权,拥有收益权就意味着拥有对收益的支配权。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管理部门对文物资源的绝对管理权的本质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是基于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利用纳税人的税收有效支撑政府及其管理部门的运行,政府及其管理部门完全退出非公共产品领域的经营活动。也就是说,文物管理部门对文物资源的管理权,应该是指各种投资经营主体在对这些文物资源加以利用时,由文物管理部门协同相应行业开发行政管理部门对文物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规划,并在规划实施时监督投资经营主体保持文物资源不遭受任何破坏和保持文物资源能够持续利用,一般情况下不再拥有文物资源的全部收益权及对收益的绝对支配权。即使拥有这种收益权,文物管理部门也只能代表地方政府拥有这种收益权,但不拥有对这些收益的绝对支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