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黑空山和小空山的植被保育;注重山体植被的格调,如在火山口附近栽种红叶、红色花类植物以形成感染力等。
•对环火山口植被进行修整以利于观赏火山口;
•培训多语种(特别东亚其他国家和东南亚、南亚语种)的导游和服务人员;
•为散客旅游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B.火山高尔夫康体度假基地
以高尔夫运动和特殊山地度假旅游为主打产品,建成滇西和东南亚、南亚高尔夫运动中心之一和特殊山地休闲度假区。
•选址时着重考虑用地空间以及山、水等构景要素的有机组合,并注意火山、县城、平坝、古寺等远景借用;
•度假区建筑风格采用当地传统民居的抽象形式,建设分离式别墅,用材上以火山石、木材为主;
•建设18孔标准高尔夫球场和配套的练习场、室内练习器及其他配套设施;
•在打鹰山脚,利用声光电等高新技术,择地建设火山娱乐城;
•在度假区设置当地民间体育健身项目和部分常规健身项目;
•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
•对所产生的固体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防止污水的污染;
•县城至项目区公路及沿线景观的改造和美化;
•适当开发部分其他野外观光、健身旅游产品;
•精心做好详规。
•建议建设、服务、管理上一律按高标准进行,达到相关国际认证标准;针对目标市场及高消费层促销;适时举办相关活动,扩大知名度;可采用分时度假与常规度假相结合的经营方式。
C.火山节理谷奇景探秘区:
加快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重点开发奇景观光和科考科普旅游产品,形成一些游客参与性项目,加强宣传和促销,建成腾冲乃至滇西旅游区的旅游精品工程。
•在火山节理谷与水利部门合作,进行原有电站不符合旅游要求的景观改造或搬迁;
•在火山节理谷认真选址,精心进行符合旅游者行为特征和景观生态原理的游线设计和项目规划设计;
•在不破坏其演化发育环境的前提下,对节理谷区、泉华区、瀑布区、“游龙”区等主要旅游景观进行适当的景观视觉强化处理;
•在火山节理谷建设4-5个生态型游客休息点;
•在火山节理谷建设标准、规范、科学信息丰富的旅游标志系统;培训专业导游人员,提高讲解水平;
•开发漂流旅游产品和生态型的其他水上活动项目,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旅游区入口形象的塑造方面,在形态上尽可能采用模仿柱状节理、泉华景观等的抽象组合,突出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特征;
•旅游活动的开展不能危及旅游资源及其形成演化环境,详规设计中应始终坚持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