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注重景观节点的营造
2、 景观环境规划目标
2.1 以现状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地域景观为基础,改善旅游区的景观环境,营造良好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山地运动氛围,保持旅游区健康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
2.2 规划强调景观的系统性和典型性,景观特色突出,整个旅游区众多的景观节点能形成景观体系,空间开合迭起,景观变化多样。
2.3 挖掘和合理利用典型景观特征与价值,突出特点,组织适宜的游赏项目与活动。
3、 景观环境规划内容
四明山旅游区景观环境多样,主要类型有地质景观、建筑景观、村镇景观、植物景观和道路景观和水域景观,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景观进行规划和控制,提出不同的控制要求,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
第二十五条 植被规划
1、 原则
1.1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增强保护意识,科学、合理、有序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做到立足保护、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1.2 以再现自然、改善与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1.3 按照植被演替规律,通过适地适树途径,规划经济林与风景林相结合,植被生态与风景景观并重的风景经济林体系。
1.4 充分发挥乡土植物的综合功能,突出自然野趣,体现旅游环境的生态性、景观性、游憩性、娱乐性、保健性和文化性。注重与各功能分区的山、林、水相协调,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
1.5 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在现有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的抚育、改造,不断提高景区的景观质量。
2、 植被分区及规划内容
根据四明山旅游区地域特点及现有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规划将整个旅游区的植被形成水域涵养林系统、人工改造景观林系统、城镇景观林系统、自然生态林系统、人工恢复景观林系统、花卉苗木生产林系统等六个分区,对六个分区的植被提出规划建议。
3、 树种规划
结合四明山旅游区的乡土树种及植被分区情况,选用以下适合四明山旅游区生长的树种。
3.1 水域涵养林系统
水杉、池杉、合欢、广玉兰、枫杨、雪柳、黄连木、乌桕、及荷花、芦苇、菱莆等水生植物。
3.2 人工改造景观林系统
银杏、杨梅、榉树、泡桐、青桐、枫杨、槭树类、红枫、木槿、竹类、夹竹桃、南天竹、紫薇、凌霄、石蒜、石竹、红花酢浆草、萱草、二月兰、常夏石竹、紫露草、地肤、白三叶、金鸡菊、淡竹、紫竹、孝顺竹、马尼拉、假俭草等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