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会目标
改善泗阳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提高泗阳的知名度,增强泗阳人民的凝聚力和荣誉感,提高居民素质,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到2012年泗阳旅游也提供直接就业岗位3500-4200人,2012年为5200-6500人,(依据旅游者接待量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其人员配备要求等因素进行预测)。
(4)文化目标
保护泗阳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泗阳的文化旅游资源。强化泗水古国的特色文化,开发富有泗阳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泗阳文化产业的繁荣。
(5)环境目标
不断改善泗阳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旅游区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加强景区水质保护,主要景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58-2002)中的Ⅱ类标准,风景河段要达到和保持Ⅲ类水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其中主要景区白天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0分贝以下,晚上在30分贝以下;通过点-线-面的环境营造,不断增加绿地和风景区面积,提高森林的覆盖率,2012年全县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2%以上;景区与其他旅游场所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率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达到100%;泗阳县旅游总体环境达到清洁、优美、舒适、康益和安全。
(6)品牌目标
——品牌形象目标:塑造“泗阳意杨林海,人间世外桃源”的品牌形象;让旅游者体验文化泗阳、生态泗阳、大美泗阳、休闲泗阳的旅游魅力。此外,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县)、国家级生态城市和园林城市(县)。
——旅游景区发展目标:重点筛选2-3个规模大、吸引力强、特色突出、有轰动效应和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重点建成3-4个国家A级旅游区(力争近期建成1个3A级旅游区,1-2个2A级旅游区;二期将意杨林生态园建成4A级旅游区,2-3个3A级旅游区);重点建设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如古黄河森林旅游度假区)、1个湿地公园(裴圩洪泽湖湿地公园);新增2-3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区;将意杨林建成国家森林公园;有效整合旅游资源,推出1-2条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线路产品,尤其要将森林自驾车旅游线路打造成在江浙沪地区及淮海经济圈内独具特色的品牌旅游线路。
——旅游企业发展目标:着力支持一批旅行社、旅游交通、宾馆酒店、旅游商品企业,或政府牵头协调,以资产重组、企业联合等形式组建旅游企业集团,最终形成1-2家富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使旅游企业组织结构得以完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符合国际规范的旅游企业运作机制。
第8条 旅游发展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泗阳意杨林海,人间世外桃源”的品牌优势和丰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利用良好的区位交通和市场条件,着眼大旅游,营造大环境,开发大产品,实施大营销,发展大产业,实施旅游集约化经营和跨越式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泗阳旅游产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将泗阳建成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产品丰富、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品质优良、效益显著的苏北旅游大县、中国最美的平原森林旅游地和江浙沪地区与淮海经济圈内独具特色的休闲胜地,旅游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远期)和动力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