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四大(四色)特色旅游产品:以林间自驾游和杨树林生态休闲为特色的绿色生态游;以洪泽湖湖滨生态度假为特色的蓝(银)色度假游;以古泗水文化观光体验为特色的古色寻踪游(泗水文化探访游);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特色的红色文化游。
(5)五大旅游工程:旅游产品开发工程、旅游形象提升与市场推广工程、旅游环境优化工程、旅游体制改革与结构优化工程、旅游招商引资工程。
第12条 旅游发展战略措施
1.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实施“一号工程”,强化组织领导
2.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增强机构能力和企业活力
3.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旅游投入力度
4.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培育旅游精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5.塑造和提升旅游形象,加强旅游市场促销
6.实施旅游开发与城镇及新农村建设一体化,不断优化整体旅游环境
7.加强区域协作,实施区域旅游的一体化发展
8.加强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第13条 旅游空间格局
根据泗阳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旅游发展条件并考虑行政区域的完整性、经济文化的统一性、旅游合作的紧密型以及线路安排的需要,将泗阳县旅游布局确定为“两片三区两轴一中心”的总体空间格局。即两大旅游开发片区(京杭大运河以南的生态旅游片区、京杭大运河以北的文化旅游片区)、三大重点景区(意杨森林生态旅游区、“泗水古国”文化旅游区、洪泽湖生态度假区)、两条旅游轴线(大运河—黄河故道东西向旅游发展轴、穿城—三庄—众兴—高渡—裴圩南北向旅游发展轴)、一个旅游中心(众兴镇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第14条 旅游空间布局原则
(1)需求导向原则:适应旅游需求和旅游行为规律,便于组织旅游活动和进行游线设计。
(2)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旅游开发条件的相似性及旅游资源地域组合优势与用地条件。
(3)集聚效应原则:旅游设施相对集中,疏密有序,强化联系,有效和方便使用,并注重突出重点和强化特色。
(4)多中心效应原则:组团发展,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形成各有特色的旅游功能区。
(5)完整性与互补性原则:旅游要素在空间上相对完整,区域内项目设置和空间布局避免重复,有机互补,有利于整体协调、联动发展。
(6)节约土地和利于环保原则:规划布局要充分考虑节约土地资源,并有利于生态环境与景观质量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7)超前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